旅游規劃設計
森林公園規劃的程序
發布日期:2016-01-21
從實際工作的步驟來看,森林公園規劃工作分為資源調查分析、編制可行性研究文件、總體規劃、方案決策、管理實施規劃編制五個階段。
1.資源調查分析
?。?)基本情況調查
1)自然地理森林公園的位置、面積、所屬山系、水系及地貌范圍;地質形成期及年代;區域內特殊地貌及生成原因;古地貌遺址;山體類型;平均坡度;最陡緩坡度等。
2)社會經濟。當地社會經濟簡況(人口、經營業主、人均收人等);森林公園(林場)經營狀況(組織機構、人員結構、固定資產與林木資產、經營內容、年產值、利潤等);旅游概況(已開放的景區、景點、旅游項目、人次、時間、季節、消費水平等)。
3)旅游氣候資源。溫度、光照、濕度、降水、風、特殊天氣氣候現象。
4)植被資源。植被(種類、區系特點、垂直分布、森林植被類型和分布特點);觀賞植物(種類、范圍、觀賞季節及觀賞特性);古樹名木。
5)野生動物資源。動物種類、棲息環境、活動規律等。
6)環境質量。大氣環境質量;地表水質量。
7)旅游基礎設施。交通(外部交通條件、內部交通條件);通信(種類、擁有量、便捷程度);供電;給排水;旅游接待設施(現有床位數、利用率、檔次、服務人員素質、餐飲條件等)。
8)旅游市場。調查森林公園300km半徑內的人口、收入、旅游開支;調查各節假日游客的人數、組成、居住時間及消費水平;調查較長時間在本區內休療養、度假的人數及其居住時間和消費水平;調查宗教朝拜的時間、人數、消費水平;調查國外游客的情況及發展可能性。
9)障礙因素。多發性氣候災害(暴雨、山洪、冰雹、強風、沙暴等);突發性災害(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其他(傳染病、不利于森林旅游的地方風俗等)。
?。?)一般林業調查
1)森林資源調查。森林資源可利用現有的二類調查數據,若二類調查年代已久,可結合景觀資源調查,進行森林資源調查。
2)林特、林副產品資源調查。
?。?)景觀資源調查
1)森林景觀。調查森林景觀特征、規模,具有較高觀賞價值的林分、觀賞特征及季節。
2)地貌景觀。懸崖,奇峰,怪石,陡壁,雪山,溶洞等。
3)水文景觀。海,湖泊,河流,瀑布,溪流,泉水等。
4)天象景觀。云海,日出,日落,霧,霧凇。雪凇,佛光等。
5)人文景觀。名勝古跡,民間傳說,宗教文化,革命圣地,民俗風情等。
2.編制可行性研究文件
按照《森林公園總體設計規范》要求,森林公園規劃中的可行性研究文件由可行性研究報告、圖面材料和附件三部分組成。
?。?)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寫提綱
1)項目背景。項目由來和立項依據;建設森林公園的必要性、建設性指導思想。
2)建設條件論證。景觀資源條件;旅游市場條件;自然環境條件;服務設施條件;基礎設施條件。
3)方案規劃設想。森林公園的性質與范圍;功能分區;景區、景點建設;環境容量;保護工程;服務設施;基礎設施;建設順序與目標。
4)投資估算與資金籌措。投資估算依據;投資估算;資金籌措。
5)項目評價。經濟效益評價;生態效益評價;社會效益評價;結論。
?。?)圖面材料。森林公園現狀圖;森林公園功能分區及景區景點分布圖;森林公園區域環境位置圖。
?。?)附件。森林公園野生動、植物名錄;森林公園自然、人文景觀照片及綜述;有關聲像資料;有關技術經濟論證資料。
3.總體規劃階段
總體規劃階段以已經評議審批過的可行性研究文件為依據,其編制說明書及圖紙因各森林公園的范圍、等級、現狀基礎、服務對象、游人規模、開發程度的不同而有差異。
4.方案決策階段
此階段的工作主要是政府部門組織有關專家,對各項專業規劃方案進行專業評議,對總體規劃方案進行綜合評議,并做出技術鑒定報告,經修改后的總體規劃文件再報有關部門審批、定案。
5.管理實施規劃編制階段
此階段是森林公園建設及管理的規劃,包括管理體制的調整和設置的建設以及人才規劃,制定森林公園保護管理條例及執行細則,旅游經營方式及導游組織方案的實施,各項建設的投資落實及設計方案制定,實施規劃的具體步驟、計劃及措施,經營管理體制及措施的建議規劃。
1.資源調查分析
?。?)基本情況調查
1)自然地理森林公園的位置、面積、所屬山系、水系及地貌范圍;地質形成期及年代;區域內特殊地貌及生成原因;古地貌遺址;山體類型;平均坡度;最陡緩坡度等。
2)社會經濟。當地社會經濟簡況(人口、經營業主、人均收人等);森林公園(林場)經營狀況(組織機構、人員結構、固定資產與林木資產、經營內容、年產值、利潤等);旅游概況(已開放的景區、景點、旅游項目、人次、時間、季節、消費水平等)。
3)旅游氣候資源。溫度、光照、濕度、降水、風、特殊天氣氣候現象。
4)植被資源。植被(種類、區系特點、垂直分布、森林植被類型和分布特點);觀賞植物(種類、范圍、觀賞季節及觀賞特性);古樹名木。
5)野生動物資源。動物種類、棲息環境、活動規律等。
6)環境質量。大氣環境質量;地表水質量。
7)旅游基礎設施。交通(外部交通條件、內部交通條件);通信(種類、擁有量、便捷程度);供電;給排水;旅游接待設施(現有床位數、利用率、檔次、服務人員素質、餐飲條件等)。
8)旅游市場。調查森林公園300km半徑內的人口、收入、旅游開支;調查各節假日游客的人數、組成、居住時間及消費水平;調查較長時間在本區內休療養、度假的人數及其居住時間和消費水平;調查宗教朝拜的時間、人數、消費水平;調查國外游客的情況及發展可能性。
9)障礙因素。多發性氣候災害(暴雨、山洪、冰雹、強風、沙暴等);突發性災害(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其他(傳染病、不利于森林旅游的地方風俗等)。
?。?)一般林業調查
1)森林資源調查。森林資源可利用現有的二類調查數據,若二類調查年代已久,可結合景觀資源調查,進行森林資源調查。
2)林特、林副產品資源調查。
?。?)景觀資源調查
1)森林景觀。調查森林景觀特征、規模,具有較高觀賞價值的林分、觀賞特征及季節。
2)地貌景觀。懸崖,奇峰,怪石,陡壁,雪山,溶洞等。
3)水文景觀。海,湖泊,河流,瀑布,溪流,泉水等。
4)天象景觀。云海,日出,日落,霧,霧凇。雪凇,佛光等。
5)人文景觀。名勝古跡,民間傳說,宗教文化,革命圣地,民俗風情等。
2.編制可行性研究文件
按照《森林公園總體設計規范》要求,森林公園規劃中的可行性研究文件由可行性研究報告、圖面材料和附件三部分組成。
?。?)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寫提綱
1)項目背景。項目由來和立項依據;建設森林公園的必要性、建設性指導思想。
2)建設條件論證。景觀資源條件;旅游市場條件;自然環境條件;服務設施條件;基礎設施條件。
3)方案規劃設想。森林公園的性質與范圍;功能分區;景區、景點建設;環境容量;保護工程;服務設施;基礎設施;建設順序與目標。
4)投資估算與資金籌措。投資估算依據;投資估算;資金籌措。
5)項目評價。經濟效益評價;生態效益評價;社會效益評價;結論。
?。?)圖面材料。森林公園現狀圖;森林公園功能分區及景區景點分布圖;森林公園區域環境位置圖。
?。?)附件。森林公園野生動、植物名錄;森林公園自然、人文景觀照片及綜述;有關聲像資料;有關技術經濟論證資料。
3.總體規劃階段
總體規劃階段以已經評議審批過的可行性研究文件為依據,其編制說明書及圖紙因各森林公園的范圍、等級、現狀基礎、服務對象、游人規模、開發程度的不同而有差異。
4.方案決策階段
此階段的工作主要是政府部門組織有關專家,對各項專業規劃方案進行專業評議,對總體規劃方案進行綜合評議,并做出技術鑒定報告,經修改后的總體規劃文件再報有關部門審批、定案。
5.管理實施規劃編制階段
此階段是森林公園建設及管理的規劃,包括管理體制的調整和設置的建設以及人才規劃,制定森林公園保護管理條例及執行細則,旅游經營方式及導游組織方案的實施,各項建設的投資落實及設計方案制定,實施規劃的具體步驟、計劃及措施,經營管理體制及措施的建議規劃。
上一篇:淺談森林公園開發
下一篇:森林公園總體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