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規劃設計
景區提升之路
發布日期:2016-04-14
隨著游客消費需求的變化,很多景區都已經意識到由單一觀光型向休閑度假復合型轉變升級的必要性。而每年都會重復上演的“黃金粥”現象,也迫使景區不得不面對升級的壓力。那么,中國景區的提升路在何方?
四大升級是未來景區發展的主要方向
我國景區升級的工作包括觀光升級、休閑升級、度假升級和體驗升級四個方面。從歷年“黃金周”的景區爆棚現象來看,首先暴露出來的是觀光升級的問題,4A、5A級景區也不例外。因此,觀光升級是景區升級的第一步,包括游客量的疏導、景區節點的提升、安全的保障、管理的升級、配套設施的升級等等。
景區想要實現進一步發展,還必須進行配套能力的提升,也就是在觀光景區周邊形成休閑疏導,從而完成觀光景區本身的休閑、度假和體驗升級。而在景區未來的發展中,以文化體驗、探險體驗等深度體驗為核心的游憩模式升級是很重要的方向。由此,我們得出結論:觀光升級和休閑升級、度假升級、體驗升級相結合,才是目前中國景區的升級之路。
五大趨勢引導景區的未來升級
景區提升的最終目的是滿足游客的消費需求,提升游客滿意度。未來景區提升發展將會呈現出以下趨勢:
1.外部聯動與合作——實現多贏
根據國家旅游局節假日對一些景區的監測數據,一些熱門景點的游客接待量遠超最佳容載量,而其周邊的一些景點則相對來說承載負荷不是很大。但受限于我國旅游經濟主要依靠門票的現實背景,這些熱門景點寧愿“撐死”,也不愿限制或分散客流。
為保證國民旅游體驗度、保護景區資源、保障景區的經濟效益,我們認為,處于同一區域的景區,其合作的價值要遠遠大于競爭。,在旅游景區產品開發過程中要樹立大旅游觀念,周邊旅游地形成資源共享、產品互補、客源互流、串線成網,開展區域宣傳和營銷合力,聯合成為具有影響力的目的地,最終實現雙贏乃至多贏的局面。
2.建立和完善旅游公共信息服務體系——實現智慧升級
每年黃金周,很多景區都會出現游客擁堵、滯留的情況,主要原因在于景區的公共管理沒有到位。信息披露不及時、預警制度執行不力,使游客無法合理判斷出游選擇,最終造成游客扎堆、景區超容的“爆棚”現象。
智慧旅游是國家正在大力提倡的一種依托于新技術利用的旅游支持系統。在景區提升的過程中,景區管理的智慧化,以及游客體驗、服務的智慧化,可以提高管理效率、節約管理成本,形成良好的預警系統,在游客量大時實現有力疏導。
景區管理的智慧化,包括無線通訊網絡的規劃建設、3G視頻監控、ERP系統的導入、實時客流量自動統計分析等旅游公共信息服務體系;游客體驗、服務的智慧化,包括自助APP導覽、互動體驗游樂產品的設計等。通過以上高新技術的使用,可以:
第一,在網絡、電視等媒體渠道實時公開信息,引導游客合理選擇出游地點,避免游客扎堆;第二,當游客接待數量超過景區最佳和最大容載量時,及時啟動應急措施,例如放緩或暫時暫停售票、在景區某些擁堵的地方采取分時段限流等,有利于疏導游客。
總之,在景區提升的過程中,依托原來的數字化發展,在景區管理、景區營銷、景區產品旅游規劃設計方面實現智慧更確切的說是智能升級,是未來的一個市場趨勢。
3.空間擴展——以景區為平臺實現休閑綜合開發
也許我們在旅游中都有過類似的經歷:白天看景、晚上睡覺,似乎游程很滿,但好像沒有達到舒緩壓力、放松心情的效果,也并沒有對此地留下什么特殊印象。這反映了景區發展現狀與游客需求之間的不對等,在游客對休閑、度假的需求日益凸顯的今天,景區并沒有做出相應的改變。未來景區應實現“旅游引導的休閑綜合開發”,完善配套設施,增強接待能力,營造休閑度假氛圍。
休閑綜合開發,最缺乏的是開拓景區的休閑度假空間。值得注意的是,老景區由于環保和用地限制已無解決此類需求的空間,而在與主景區相連、相鄰的廣大周邊有此類空間,景區的開發可以向此來拓展。這種空間拓展方式的關鍵,是以景區為吸引核,依托其生態資源、優美環境及大量客源,在外圍形成一個休閑聚集區或是休閑小鎮,并聚集酒店、餐飲、商貿、溫泉、運動、會議等各種業態,在此基礎上形成產業積聚,帶動更大面積區域的開發。山上旅游觀光,山下休閑體驗,兩者資源對接,功能互補。而新建休閑度假地能最大限度的解決傳統觀光的弊端,滿足游客的需求。
4.優化游線、景觀節點、休憩平臺和服務設施——實現精細化開發
在“爆棚”情況下,景區開發中眾多不合理問題就暴露了出來。游線無法串聯景區內的核心景點、沒有從游客切身的游覽習慣和喜好出發進行設計、讓游客走回頭路等;缺乏具有強吸引力的景觀節點;休憩平臺不足……
對很多景區來說,在進行旅游規劃設計時,要考慮“多路徑”、“多節點”的游賞方式,科學打造休憩平臺和服務設施,既要與周邊環境、當地文化契合,也要從游客心理出發,基于人本主義來設計,全方位實現精細化開發。
就游線來說,在景區中,游線與游客體驗息息相關,游線單一容易使游客在同一時間內集中在同一地段,在游線設計過程中,首先要對場地、景觀視線、游客游覽習慣做深入分析;其次,本著擴大游覽范圍、延長游客停留時間、豐富游客體驗、多節點特色化設計的原則,合理進行景區空間分區,合理設計多條游覽路線,使得游客能夠以各種角度體驗景區;最后對游線節點上的休憩節點、換乘節點、服務設施等進行設計。
5.科學規劃——以保護為前提
資源是景區賴以生存的基礎,也是吸引游客前往游覽的重要因素,包括自然資源、生態環境、歷史文化資源、民俗社會環境等傳統資源,以及各類產業資源、生產與社區環境三個方面。無論是觀光型景區還是遺址型景區,每一次遭遇“爆棚”現象,都是對自身資源的毀滅性打擊。
對于風景名勝區型景區來說,生態的保護顯得尤為重要,應嚴格按照《風景名勝區管理條例》執行,在景區內打通游線,設置基本的配套設施,最大程度上保護資源的原生性。而酒店、養生、娛樂等設施在景區外圍發展。對于資源一般的休閑型景區來說,內部可以建設適量的住宿、餐飲、娛樂等設施,但一定要注重與自然保持和諧統一,要通過新材料的應用、外立面的包裝及創新的建筑景觀打造手法等使其位置、材料、造型、色調等方面與景區的環境實現融合。
四大升級是未來景區發展的主要方向
我國景區升級的工作包括觀光升級、休閑升級、度假升級和體驗升級四個方面。從歷年“黃金周”的景區爆棚現象來看,首先暴露出來的是觀光升級的問題,4A、5A級景區也不例外。因此,觀光升級是景區升級的第一步,包括游客量的疏導、景區節點的提升、安全的保障、管理的升級、配套設施的升級等等。
景區想要實現進一步發展,還必須進行配套能力的提升,也就是在觀光景區周邊形成休閑疏導,從而完成觀光景區本身的休閑、度假和體驗升級。而在景區未來的發展中,以文化體驗、探險體驗等深度體驗為核心的游憩模式升級是很重要的方向。由此,我們得出結論:觀光升級和休閑升級、度假升級、體驗升級相結合,才是目前中國景區的升級之路。
五大趨勢引導景區的未來升級
景區提升的最終目的是滿足游客的消費需求,提升游客滿意度。未來景區提升發展將會呈現出以下趨勢:
1.外部聯動與合作——實現多贏
根據國家旅游局節假日對一些景區的監測數據,一些熱門景點的游客接待量遠超最佳容載量,而其周邊的一些景點則相對來說承載負荷不是很大。但受限于我國旅游經濟主要依靠門票的現實背景,這些熱門景點寧愿“撐死”,也不愿限制或分散客流。
為保證國民旅游體驗度、保護景區資源、保障景區的經濟效益,我們認為,處于同一區域的景區,其合作的價值要遠遠大于競爭。,在旅游景區產品開發過程中要樹立大旅游觀念,周邊旅游地形成資源共享、產品互補、客源互流、串線成網,開展區域宣傳和營銷合力,聯合成為具有影響力的目的地,最終實現雙贏乃至多贏的局面。
2.建立和完善旅游公共信息服務體系——實現智慧升級
每年黃金周,很多景區都會出現游客擁堵、滯留的情況,主要原因在于景區的公共管理沒有到位。信息披露不及時、預警制度執行不力,使游客無法合理判斷出游選擇,最終造成游客扎堆、景區超容的“爆棚”現象。
智慧旅游是國家正在大力提倡的一種依托于新技術利用的旅游支持系統。在景區提升的過程中,景區管理的智慧化,以及游客體驗、服務的智慧化,可以提高管理效率、節約管理成本,形成良好的預警系統,在游客量大時實現有力疏導。
景區管理的智慧化,包括無線通訊網絡的規劃建設、3G視頻監控、ERP系統的導入、實時客流量自動統計分析等旅游公共信息服務體系;游客體驗、服務的智慧化,包括自助APP導覽、互動體驗游樂產品的設計等。通過以上高新技術的使用,可以:
第一,在網絡、電視等媒體渠道實時公開信息,引導游客合理選擇出游地點,避免游客扎堆;第二,當游客接待數量超過景區最佳和最大容載量時,及時啟動應急措施,例如放緩或暫時暫停售票、在景區某些擁堵的地方采取分時段限流等,有利于疏導游客。
總之,在景區提升的過程中,依托原來的數字化發展,在景區管理、景區營銷、景區產品旅游規劃設計方面實現智慧更確切的說是智能升級,是未來的一個市場趨勢。
3.空間擴展——以景區為平臺實現休閑綜合開發
也許我們在旅游中都有過類似的經歷:白天看景、晚上睡覺,似乎游程很滿,但好像沒有達到舒緩壓力、放松心情的效果,也并沒有對此地留下什么特殊印象。這反映了景區發展現狀與游客需求之間的不對等,在游客對休閑、度假的需求日益凸顯的今天,景區并沒有做出相應的改變。未來景區應實現“旅游引導的休閑綜合開發”,完善配套設施,增強接待能力,營造休閑度假氛圍。
休閑綜合開發,最缺乏的是開拓景區的休閑度假空間。值得注意的是,老景區由于環保和用地限制已無解決此類需求的空間,而在與主景區相連、相鄰的廣大周邊有此類空間,景區的開發可以向此來拓展。這種空間拓展方式的關鍵,是以景區為吸引核,依托其生態資源、優美環境及大量客源,在外圍形成一個休閑聚集區或是休閑小鎮,并聚集酒店、餐飲、商貿、溫泉、運動、會議等各種業態,在此基礎上形成產業積聚,帶動更大面積區域的開發。山上旅游觀光,山下休閑體驗,兩者資源對接,功能互補。而新建休閑度假地能最大限度的解決傳統觀光的弊端,滿足游客的需求。
4.優化游線、景觀節點、休憩平臺和服務設施——實現精細化開發
在“爆棚”情況下,景區開發中眾多不合理問題就暴露了出來。游線無法串聯景區內的核心景點、沒有從游客切身的游覽習慣和喜好出發進行設計、讓游客走回頭路等;缺乏具有強吸引力的景觀節點;休憩平臺不足……
對很多景區來說,在進行旅游規劃設計時,要考慮“多路徑”、“多節點”的游賞方式,科學打造休憩平臺和服務設施,既要與周邊環境、當地文化契合,也要從游客心理出發,基于人本主義來設計,全方位實現精細化開發。
就游線來說,在景區中,游線與游客體驗息息相關,游線單一容易使游客在同一時間內集中在同一地段,在游線設計過程中,首先要對場地、景觀視線、游客游覽習慣做深入分析;其次,本著擴大游覽范圍、延長游客停留時間、豐富游客體驗、多節點特色化設計的原則,合理進行景區空間分區,合理設計多條游覽路線,使得游客能夠以各種角度體驗景區;最后對游線節點上的休憩節點、換乘節點、服務設施等進行設計。
5.科學規劃——以保護為前提
資源是景區賴以生存的基礎,也是吸引游客前往游覽的重要因素,包括自然資源、生態環境、歷史文化資源、民俗社會環境等傳統資源,以及各類產業資源、生產與社區環境三個方面。無論是觀光型景區還是遺址型景區,每一次遭遇“爆棚”現象,都是對自身資源的毀滅性打擊。
對于風景名勝區型景區來說,生態的保護顯得尤為重要,應嚴格按照《風景名勝區管理條例》執行,在景區內打通游線,設置基本的配套設施,最大程度上保護資源的原生性。而酒店、養生、娛樂等設施在景區外圍發展。對于資源一般的休閑型景區來說,內部可以建設適量的住宿、餐飲、娛樂等設施,但一定要注重與自然保持和諧統一,要通過新材料的應用、外立面的包裝及創新的建筑景觀打造手法等使其位置、材料、造型、色調等方面與景區的環境實現融合。
上一篇:古街古鎮旅游規劃三要素
下一篇:做好鄉村旅游規劃的幾個關鍵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