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市場動態
【行業新聞】全是干貨!梅州旅游發展六大秘訣
發布日期:2017-04-20
近日,梅州市正式啟動“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市”的活動。當天,梅州市委書記譚君鐵、廣東省旅游局局長曾穎如均出席會議并講話。梅州正結合構建“一區兩帶六組團”發展新格局,全面啟動“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市”的創建工作。
梅州旅游人清晰地認識到,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市”,有利于梅州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城鄉環境改善提升,有利于促進富民強市,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整體提升。近年來,旅游發展的攻堅戰拉開了帷幕。
真金白銀發展旅游:
梅州市自2016年起,市政府每年安排3000萬元用于扶持旅游業發展;在保障扶持資金落實到位的基礎上,率先在全省出臺近10個旅游相關改革,并在各部門共同協作之下“依法鐵腕”執行,落實政策鏗鏘有力。
每年“3000萬”資金落到實處,旅游發展自然大為改觀。業界表示,“梅州發展全是干貨”,尤其是在發展鄉村旅游方面更明顯,旅游局推動了旅游與文化、工業、農業、健康美麗鄉村等深度融合,推動文化創意產業園和文化旅游產業基地建設,大力開展旅游扶貧和鄉村旅游建設,著力打造雁洋、留隍旅游小鎮、平遠南臺臥佛、大埔客家文化、蕉嶺“世界長壽鄉”、興寧明珠養生城、五華足球小鎮等項目,加快西陽、百侯、差干等25個旅游特色鎮和67個鄉村旅游示范村(含11個旅游扶貧示范村)建設及打造200個鄉村精品民宿、鄉村客棧。提升三河壩紀念園、大埔紅色交通線、梅南九龍嶂等10個紅色旅游景區品質,輻射帶動周邊地區、群眾增收致富。
政策推動發展旅游:
梅州市不僅自身掏腰包大力發展旅游、惠民旅游,更是聰明智慧地活用政策,篩選、推薦了一批重點項目爭取列入國家、省重點旅游項目,興寧熙和灣客鄉旅游產業園、客天下旅游產業園、豐順八鄉山大峽谷、平遠五指石景區、瑞山高新生態園、韓山生態旅游度假區等6個項目入選國家優選項目。
記者了解到,梅州興寧游客服務中心停車場等景區大型停車場項目建設獲得國家旅游基金補助地方項目460萬元,大埔百侯名鎮旅游區獲得省旅游扶貧專項資金400萬元。
依法鐵腕發展旅游:
梅州市率先在全省以市政府名義出臺《梅州市加強旅游市場綜合監管工作的意見》和《梅州市旅游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扎實開展旅游行業綜合監管和旅游市場專項整治。這些規范貌似簡單,卻是“尚方寶劍”。
梅州還成立市旅游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調整市旅游飯店星級評定委員會,建立景區、星級飯店檢查員隊伍,制定、實施質量等級評定工作程序、暗訪檢查制度等,嚴格把好質量等級評定標準;選聘10名旅游服務質量社會監督員和招募了900多名旅游志愿者;重點整治了非法經營、零負團費、價格欺詐、強迫消費等違法違規行為。在傳統旅行社普遍消沉的背景下,梅州的旅行社不僅沒有遜色,更逆市增長。今年初,梅州旅行社43家及旅行社營業部90多個,導游1100多人;全市旅游直接從業人員近7萬人,帶動就業25萬人。
苦練內功發展旅游:
梅州市發展旅游的目標明確,而苦練內功的思路和標準也十分清晰。提高旅游從業人員的素質及業務水平,無疑是關系到梅州旅游產業發展的格局。梅州旅游局近年來實施旅游“千人培訓計劃”,旅游企業高管或管理人員每年都有超千人參與培訓。首先是安排從業人員邁出梅州學先進,專門組織旅游高級管理人員到杭州、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南等地學習考察旅游業發展的好做法和好經驗;與市委組織部聯合,在北京大學、西安交大舉辦文化生態健康旅游特色產業專題研討班和智慧旅游與城市形象提升班;組織景區講解員、鄉村旅游扶貧重點村村官參加國家、省專題培訓等。
梅州另一種值得借鑒的方法就是虛心向學,近兩年先后邀請10多名國內旅游知名專家和教授,舉辦6期全市旅游管理人員培訓班、輔導班、導游人員培訓班,培訓旅游系統3500人(次)。公廁革命發展旅游:
梅州已連續2年獲評全國廁所革命的先進城市,通過“以商建廁、以商養廁、以商管廁”的市場運作方式,梅州新建、擴建、改建一批旅游廁所并全部免費開放,公廁之“梅州模式”引發了全國的高度關注。
梅州的公廁革命徹底且頗有新意,除了提出“公廁+”,加店鋪、加飯店、加老人活動中心、加辦公樓等加法,將公共資源發揮到最佳的配置;并進行了“生態廁所”、“文化廁所”的改造。且在改建資金方面更是到位到量,梅州市政府審議通過了《梅州市旅游廁所建設管理三年(2015年—2017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市財政每年安排300多萬元,三年共1000多萬元資金用于旅游廁所建設,統籌解決旅游廁所建設資金問題,除省撥款建設的以外,參照省新建一座廁所補助15萬元、改擴建一座補助10萬元的標準,以市負擔30%,縣負擔40%,業主負擔30%的措施,三年內全面完成全市342座旅游廁所的改擴建任務。
全域覆蓋發展旅游:
在加強內部管理、機制的制定之同時,梅州進行海陸空全方位、全覆蓋的推廣,旅游局以神速,以超負荷的工作向全世界推介梅州旅游資源,僅2016年,梅州旅游推介足跡已達到110多座城市。
朱瑛介紹,梅州主動加入“一帶一路”城市旅游聯盟,發起成立“1+9”客家地區旅游聯盟,旅游宣傳推介圍繞“三地”,利用“三微”和“三高”(高空、高速、高鐵)全方位進行,抵達上海、北京、西安、長沙、珠三角、海西區、潮揭汕等6大地區113多個城市,開展了178場次旅游專題宣傳推介活動,簽訂了95個旅游戰略合作協議,在東南亞國家和港澳臺地區等國內外及省外航班目的地設立了20個梅州旅游推廣中心,實現了旅游推介從省內到省外、從境內到境外、從國內到國外 齊 頭 并進。
梅州還利用“世界客都”的僑鄉特質,發動一批鄉賢踐行“我帶大家游梅州”活動,與相關部門聯合舉辦了一系列引客入梅活動。除了境內媒體的主題宣傳之外,境外旅游宣傳也是重點。在印尼《千島日報》、泰國《世界日報》等30多家東南亞、臺灣的主流媒體專題報道梅州旅游;建立粵贛閩桂4省10市“客家旅游聯盟微信匯”,構建區域旅游網絡營銷系統,有效地打造了區域旅游品牌。
發展全域旅游的核心是要從原來孤立的點向全社會、多領域、綜合性的方向邁進,讓旅游的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各級各部門協調,準確把握全域旅游的內涵和要求,按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從數量導向轉為效益導向,在引導企業提供中高端旅游產品的同時,提升政府旅游公共服務產品的質量和水平。
作者:肖陽

梅州旅游人清晰地認識到,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市”,有利于梅州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城鄉環境改善提升,有利于促進富民強市,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整體提升。近年來,旅游發展的攻堅戰拉開了帷幕。
真金白銀發展旅游:
梅州市自2016年起,市政府每年安排3000萬元用于扶持旅游業發展;在保障扶持資金落實到位的基礎上,率先在全省出臺近10個旅游相關改革,并在各部門共同協作之下“依法鐵腕”執行,落實政策鏗鏘有力。
每年“3000萬”資金落到實處,旅游發展自然大為改觀。業界表示,“梅州發展全是干貨”,尤其是在發展鄉村旅游方面更明顯,旅游局推動了旅游與文化、工業、農業、健康美麗鄉村等深度融合,推動文化創意產業園和文化旅游產業基地建設,大力開展旅游扶貧和鄉村旅游建設,著力打造雁洋、留隍旅游小鎮、平遠南臺臥佛、大埔客家文化、蕉嶺“世界長壽鄉”、興寧明珠養生城、五華足球小鎮等項目,加快西陽、百侯、差干等25個旅游特色鎮和67個鄉村旅游示范村(含11個旅游扶貧示范村)建設及打造200個鄉村精品民宿、鄉村客棧。提升三河壩紀念園、大埔紅色交通線、梅南九龍嶂等10個紅色旅游景區品質,輻射帶動周邊地區、群眾增收致富。
政策推動發展旅游:
梅州市不僅自身掏腰包大力發展旅游、惠民旅游,更是聰明智慧地活用政策,篩選、推薦了一批重點項目爭取列入國家、省重點旅游項目,興寧熙和灣客鄉旅游產業園、客天下旅游產業園、豐順八鄉山大峽谷、平遠五指石景區、瑞山高新生態園、韓山生態旅游度假區等6個項目入選國家優選項目。
記者了解到,梅州興寧游客服務中心停車場等景區大型停車場項目建設獲得國家旅游基金補助地方項目460萬元,大埔百侯名鎮旅游區獲得省旅游扶貧專項資金400萬元。
依法鐵腕發展旅游:
梅州市率先在全省以市政府名義出臺《梅州市加強旅游市場綜合監管工作的意見》和《梅州市旅游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扎實開展旅游行業綜合監管和旅游市場專項整治。這些規范貌似簡單,卻是“尚方寶劍”。
梅州還成立市旅游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調整市旅游飯店星級評定委員會,建立景區、星級飯店檢查員隊伍,制定、實施質量等級評定工作程序、暗訪檢查制度等,嚴格把好質量等級評定標準;選聘10名旅游服務質量社會監督員和招募了900多名旅游志愿者;重點整治了非法經營、零負團費、價格欺詐、強迫消費等違法違規行為。在傳統旅行社普遍消沉的背景下,梅州的旅行社不僅沒有遜色,更逆市增長。今年初,梅州旅行社43家及旅行社營業部90多個,導游1100多人;全市旅游直接從業人員近7萬人,帶動就業25萬人。
苦練內功發展旅游:
梅州市發展旅游的目標明確,而苦練內功的思路和標準也十分清晰。提高旅游從業人員的素質及業務水平,無疑是關系到梅州旅游產業發展的格局。梅州旅游局近年來實施旅游“千人培訓計劃”,旅游企業高管或管理人員每年都有超千人參與培訓。首先是安排從業人員邁出梅州學先進,專門組織旅游高級管理人員到杭州、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南等地學習考察旅游業發展的好做法和好經驗;與市委組織部聯合,在北京大學、西安交大舉辦文化生態健康旅游特色產業專題研討班和智慧旅游與城市形象提升班;組織景區講解員、鄉村旅游扶貧重點村村官參加國家、省專題培訓等。
梅州另一種值得借鑒的方法就是虛心向學,近兩年先后邀請10多名國內旅游知名專家和教授,舉辦6期全市旅游管理人員培訓班、輔導班、導游人員培訓班,培訓旅游系統3500人(次)。公廁革命發展旅游:
梅州已連續2年獲評全國廁所革命的先進城市,通過“以商建廁、以商養廁、以商管廁”的市場運作方式,梅州新建、擴建、改建一批旅游廁所并全部免費開放,公廁之“梅州模式”引發了全國的高度關注。
梅州的公廁革命徹底且頗有新意,除了提出“公廁+”,加店鋪、加飯店、加老人活動中心、加辦公樓等加法,將公共資源發揮到最佳的配置;并進行了“生態廁所”、“文化廁所”的改造。且在改建資金方面更是到位到量,梅州市政府審議通過了《梅州市旅游廁所建設管理三年(2015年—2017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市財政每年安排300多萬元,三年共1000多萬元資金用于旅游廁所建設,統籌解決旅游廁所建設資金問題,除省撥款建設的以外,參照省新建一座廁所補助15萬元、改擴建一座補助10萬元的標準,以市負擔30%,縣負擔40%,業主負擔30%的措施,三年內全面完成全市342座旅游廁所的改擴建任務。
全域覆蓋發展旅游:
在加強內部管理、機制的制定之同時,梅州進行海陸空全方位、全覆蓋的推廣,旅游局以神速,以超負荷的工作向全世界推介梅州旅游資源,僅2016年,梅州旅游推介足跡已達到110多座城市。
朱瑛介紹,梅州主動加入“一帶一路”城市旅游聯盟,發起成立“1+9”客家地區旅游聯盟,旅游宣傳推介圍繞“三地”,利用“三微”和“三高”(高空、高速、高鐵)全方位進行,抵達上海、北京、西安、長沙、珠三角、海西區、潮揭汕等6大地區113多個城市,開展了178場次旅游專題宣傳推介活動,簽訂了95個旅游戰略合作協議,在東南亞國家和港澳臺地區等國內外及省外航班目的地設立了20個梅州旅游推廣中心,實現了旅游推介從省內到省外、從境內到境外、從國內到國外 齊 頭 并進。
梅州還利用“世界客都”的僑鄉特質,發動一批鄉賢踐行“我帶大家游梅州”活動,與相關部門聯合舉辦了一系列引客入梅活動。除了境內媒體的主題宣傳之外,境外旅游宣傳也是重點。在印尼《千島日報》、泰國《世界日報》等30多家東南亞、臺灣的主流媒體專題報道梅州旅游;建立粵贛閩桂4省10市“客家旅游聯盟微信匯”,構建區域旅游網絡營銷系統,有效地打造了區域旅游品牌。
發展全域旅游的核心是要從原來孤立的點向全社會、多領域、綜合性的方向邁進,讓旅游的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各級各部門協調,準確把握全域旅游的內涵和要求,按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從數量導向轉為效益導向,在引導企業提供中高端旅游產品的同時,提升政府旅游公共服務產品的質量和水平。
作者:肖陽

上一篇:【行業新聞】三亞國際免稅城推動海南旅游業轉型升級 6年迎游客超2500萬人次
下一篇:【旅游開發市場動態】2017年旅游地產發展的十大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