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酒店業:與房地產業殊途同歸? 中國買家為什么不受喜達屋待見
“大魚吃小魚變成更大魚”的規律已經蔓延至酒店業。
11月16日,華爾街日報報道稱,萬豪國際于當地時間周一宣布與喜達屋達成了總價122億美元的收購協議。這筆交易將使喜達屋旗下11個品牌全系,以及全球5500余家酒店的超過110萬間客房都將歸于萬豪所有。
美國酒店界權威雜志《HOTELS》公布的2014年度全球酒店集團排名中,榜首的是擁有4322家酒店、71.51萬間客房的希爾頓集團;萬豪國際憑借4175家酒店,71.48萬間客房位列第2;喜達屋以1222家酒店、35.42萬間客房排名第8。
這是一個簡單的算術題,若萬豪兼并了喜達屋,其原本就與希爾頓集團不大的差距將會被“秒平”后者世界酒店業“老大”的位置將不保。
鯨吞象而非蛇
萬豪對喜達屋的收購方式近乎全股票交易,出價為每股72.08美元,低于喜達屋上周結束時75美元/股的價格。每股喜達屋公司普通股將置換0.92股萬豪普通股,余下的的以每股2美元的現金方式支付,喜達屋的投資者將擁有合并后的公司37%的股份。
此次收購,萬豪可謂是“力克眾敵”,早在今年4月,喜達屋董事會就已經表現出對被收購的開放態度。不久后即傳出其已在與潛在買家商談,而傳聞中的意向方包括希爾頓、萬豪、洲際等多家喜達屋當初的競爭對手。但各種消息一律被各方否認。
至上月,又有業內人士透露,包括錦江酒店集團、海航集團和中投集團在內的三家中資企業正在尋求競爭購買喜達屋,且三者都分別向中國政府提出了競標申請并尋求批準。就在大家以為“三家打”局面已定時,美國酒店運營商凱悅就收購事宜與喜達屋商談了數周之久的消息又讓喜達屋的花落誰家多了其他可能性。另外,至少一家中國旅游集團也表露了對喜達屋的興趣。
多家酒店及非酒店類企業都對喜達屋拋出橄欖枝,全因喜達屋在業績輝煌時是酒店行業的“領頭羊”,即使今不如昨也依舊是頭“小肥羊”。其旗下的W酒店、威斯汀、喜來登、艾美、豪華精選等十數個中高端酒店品牌在世界范圍內遍地開花、赫赫有名。盡管近年來的發展態勢有所疲軟——其最新公布的業績顯示,喜達屋今年第三季度營收14.3億美元、凈利潤0.88億美元,同比分別下降4%和19.3%;持有增長速度也明顯下降(2014年,希爾頓和萬豪的客房增長率分別為5.37%和5.78%,而喜達屋僅為2.1%),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還是要實力略勝至少是相當的對手才能吞下喜達屋這個龐然大物。這也是為何最后勝出的是萬豪。但也有外媒報道稱萬豪的收購存變數,最有實力和可能令其受挫的就是希爾頓,兩者之間的“一哥”爭奪戰似乎要一觸即發。
#p#分頁標題#e#酒店業的“好苦惱”和“真任性”
喜達屋被強勢收購只是酒店業現狀的一個縮影,這個行業強生弱亡的殘酷規則早不是從現在才開始。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底的八年間,喜達屋共出售了87家酒店以緩解財務壓力。今年在被萬豪整體收購前也先后變賣了威尼斯格瑞提皇宮酒店和腓尼基度假酒店兩筆資產。
有人拋就有人接:去年12月,洲際酒店集團宣布以4.3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全球最大的獨立精品酒店公司——Kimpton酒店及餐飲集團;今年2月,希爾頓全球控股公司宣布以17.6億美元收購舊金山的Parc55酒店和佛羅里達州的另外四家酒店。萬豪國際亦從未停止過收購的步伐,10月1日剛收購了北美的一間酒店以及南非的一個酒店品牌。
酒店業是典型的重資產行業代表,需要持續的資金投入和穩定的服務水平。在全球經濟疲軟的大背景下,外匯市場搖擺不定;加之中國此該輪打擊貪腐、反對奢靡的政治行動,商務出行消費銳減,國內外酒店都因此面臨經營壓力。以國內為例,今年年上半年,北京、上海、廣州、香港、澳門、臺北六個主要城市中的四個,五星級酒店日均房價均有下調,其中香港更創下7.2%的歷史最高跌幅。
有業內人士預計,酒店業將經歷相當一段時間的陣痛期,未來還會呈現逐漸下滑趨勢,但與房地產業類似,會因城市功能屬性、經濟實力和人口聚集力不同有所區別。一線城市會相對平穩,二三線城市則會較為艱難。
而你之危機,我之良機。通過并購擴大規模最為簡單快速,酒店業內的買賣行為在這期間將會更為頻繁。
中企接手后的酒店“不安全”?
特別值得單獨一提的是,本次對喜達屋躍躍欲試的三家中資企業最終都無緣喜達屋。據美媒報道,原因是“出于安全保障等方面的考慮”。
盡管中國企業一向出手闊綽,但美方卻似乎并不稀罕。以收購喜達屋為例,唯有中資企業需要獲得包括財政部、國土安全部等在內的美國海外投資委員會成員批準這樣的嚴苛條件。
美國總統奧巴馬更是帶頭不買中資運營的酒店的賬:去年10月6日,希爾頓酒店集團以19.6億美元將旗下華爾道夫酒店100年的所有權賣給了中國安邦保險集團。今年9月的聯合國大會期間,這間酒店迎來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俄羅斯總統普京、印度總理莫迪等各國元首下榻。但多年來每到紐約必住華爾道夫酒店的奧巴馬這一次卻改選了紐約皇宮飯店,并稱是出于安全保障等方面的考慮。
且不說如果華爾道夫酒店被中資收購后,是否存在美方擔心的間諜行動或會否泄露高層機密。但喜達屋之所以轉向了萬豪國際而非中企,更多的考量的確在于對品牌的自我保護及資本的后續管理問題上。#p#分頁標題#e#
據安邦保險集團內部人士透露,收購海外資本后,不同企業文化的沖撞,難免會引發包括職工工作習慣、薪酬福利待遇、管理方式理念等方面的沖突?!皩Ρ就羻T工而言,他們對中企普遍行使的績效考核機制和常態加班普遍無法認同,管理和溝通上都會有障礙”。
經濟投資回報方面,也并非花錢買下一個百年品牌就能一勞永逸。據《中國企業海外可持續發展報告2015》顯示,24%的中企在海外的項目處于虧損狀態。
但以上問題還是阻礙不了中企的“壕”情萬丈:2013年2月,海航集團收購了西班牙NH酒店集團20%股權;4月,中國民營最大酒店集團之一開元,斥資1050萬歐元收購德國法蘭克福市位于萊茵河畔的原名郁金香飯店的四星級商務酒店;同年5月10日,浙江君瀾酒店集團宣布完成對澳大利亞珀斯水邊套房酒店的全權收購;中房網統計,僅2014年,就有包括海航集團、安邦保險、陽光保險、華住集團、開源控股、錦江國際等逾10家中企進行了海外酒店的收購。動作比較大的除了上文提到的安邦保險集團收購華爾道夫酒店案,還有錦江國際一14.9億美元收購盧浮集團和全資子公司盧浮酒店集團100%股權,以及華住酒店集團與法國雅高酒店集團共同整合雙方旗下的約兩千家酒店。
據仲量聯行在年初出具的2015年投資前景報告中預測:今年的全球酒店交易額將增長15%,至650億—680億美元,美國和中東將成為酒店資產的最大資本輸出國,中國或將排在第三位,預計投資額達50億美元。
上一篇:驢媽媽:簽下世界級雪場云頂樂園 中國雪圈首次牽手OTA
下一篇:途牛:2015年Q3跟團游自助游交易額40億 凈收入同比增1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