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39388591    18675872398
  • 旅游綜合體落地策劃
  • 溫泉旅游主題化-中山項目
  • 水上游樂全季化
  • 景區升級度假化
  • 海森文旅(旅游策劃公司)擔綱中國首家地心文化主題公園的旅游規劃、旅游策劃以及旅游規劃設計
  • 打造康養度假新高地(明月山項目)
旅游市場動態

旅游動態|2018年,旅游特色小鎮將成為鄉村振興載體!

發布日期:2018-05-21
  3月上旬,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于實施2018年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的通知》中提出,將對403個全國特色小城鎮、96個全國運動休閑特色小鎮,開展定期測評和優勝劣汰。從公布的名單中分析發現,499個特色小鎮中,旅游類特色小鎮占了近一半。
  “淘汰”政策的出臺是否會影響社會資本參與小城鎮建設的熱情?特色小鎮被淘汰與資金狀況有無關聯?什么樣的投融資模式才能保證特色小鎮可持續運營?這一系列問題引起了業內外人士的關注。

  融資遇阻
  近年來,特色小鎮普遍面臨著資金投入大、回收周期長的巨大挑戰。同時,特色小鎮在建設過程中投融資模式及后續的運營管理方式,都不同程度地影響了特色小鎮的建設,融資約束成為特色小鎮建設的最大障礙。
  從實際市場運營的大數據分析來看,成功項目仍然是少數,多數項目處于盈虧平衡或者奄奄一息的狀態。這與特色小鎮投資的長周期、重資產的特質有很大關系。一個特色小鎮初期平均投入資金在10億元,大一點的基本建成也得100億元,100億元再乘以1000個特色小鎮,這個財務量非常大,這么大規模資金到底從哪來?過長的投資開發周期怎么解決?如果沒有一個好的孵化機制,沒有一個政府、企業、資金、客群和社會共同參與的投資機制,特色小鎮就難以持續。
  前幾年大紅大紫的特色小鎮,如今似乎開始遭遇冷落。除了此次通知要對全國499個特色小鎮開展核對測評外,今年全國政府工作報告中關于特色小鎮也只字未提。
  這一政策的宣布無疑給特色小鎮投資熱潮潑了冷水。對投資者來講,面對如此多特色小鎮,投哪個小鎮是個難題。有必要甄選一批優秀的特色小鎮,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為社會資本提供決策參考。

  火熱有因
  從上述分析不難看出,資金問題是影響特色小鎮持續發展的關鍵因子。近兩年各種資金源源不斷流向特色小鎮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特色小鎮到底有哪些投資商機?
  近兩年,浙江利用自身的山水資源、歷史人文等獨特優勢,加快創建了一批特色小鎮,據統計,浙江首批37個特色小鎮吸引了3300多家企業,完成投資480億元,有5個小鎮投資已經超過20億元。
  特色小鎮的發展不僅能充分發揮城鎮化對新農村建設的輻射帶動作用,而且有利于加快高端要素集聚、產業轉型升級和歷史文化傳承,推動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城鄉統籌發展,這是各地瘋狂投資特色小鎮的重要原因之一。
  實際上,特色小鎮作為一個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融合產業、文化、旅游、社區功能于一體的產業平臺,中央和各級政府都不遺余力地給予政策支持。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鄉村振興需要一個強有力的龍頭和載體,把鄉村優美環境、人文風俗、歷史文化、特色資源等在空間上進行集中和集聚,推動特色產業發展,這一載體,就是特色小鎮。國家旅游數據中心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旅游收入達到4.57萬億元,對國民經濟的綜合貢獻率超過10%,旅游業已成為我國經濟支柱產業之一。旅游業如火如荼的發展也吸引了一大批投資商開始關注旅游特色小鎮。在利好的政策下,各地小鎮紛紛涌現,旅游特色小鎮也成為金融投資界的戰略布局要地。
  特色小鎮的核心要素是必須要有特色產業支撐。在2017年全國兩會上,“特色小城鎮”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投資商和地方政府也意識到,旅游類特色小鎮的建設不僅外部政策環境受歡迎,旅游產業發展本身的門票收入等屬性也為特色小鎮發展的融資問題帶來解決方案,無形中促使越來越多旅游企業和地產公司開始“結伴”,開始“圈地造鎮”。

旅游特色小鎮

  守住邊界
  建設特色小鎮的熱潮尚未退去,投融資的環境卻已生變。如何不被淘汰?是否還要繼續對特色小鎮投資?怎樣的投融資模式才能保證特色小鎮可持續運營?這已然成為亟須解決的問題。
  業界專家表示,解決投融資問題,就要先搞清楚特色小鎮資金用途來源。
  特色小鎮的打造和建設,涉及項目復雜,既包括了土地一級開發、基礎設施建設,還包括了體育、文化、旅游等特色產業引進與運營,更包括了酒店、房地產、餐飲、娛樂等純商業化投資運營項目,這就注定了其投資形式多樣,融資手段復雜,不可能有統一的模式。
  特色小鎮確實是個投資的風口,它是一個聯合創造生產力的風口,是大家協同合作的一個風口。所以非常強調的是政府和企業有效的合作。在特色小鎮建設上,政府和市場是否配合默契至關重要。發揮好政府和市場兩只手各自的比較優勢,才有可能把特色小鎮建設好。
  那么兩只手如何分配?
  孵化初期更多應該依靠地方政府的投入,占80%;孵化中期,就可以通過市場論證來進行一半一半的推動,政府和市場兩者一起努力;運營成熟期,政府需要投入的相對比較小,大概20%。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特色小鎮項目發展迅猛,項目質量參差不齊,部分已經暴露出風險,投資特色小鎮需要認真地篩選與仔細地判斷。面對琳瑯滿目、名目眾多的特色小鎮項目,金融機構如何挑選項目投資?是否有更加有效的方式來破解特色小鎮建設的“融資難”問題?
  對于投資者來說,是否要對特色小鎮進行投資,要考慮小鎮產業特色和基礎、政府各項規劃和優惠政策、配套設施、投入與產出效益等各種因素。政府的資信保證和收益的穩定性是社會資本是否參與進來的參考因素。
  PPP模式成為許多特色小鎮基礎設施等公共建設項目的首選。對于特色小鎮的道路、管廊、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一般采用政府付費的PPP模式,而對于健康、養老、衛生、教育、文化、旅游等項目則可以探索采取使用者付費的模式。但要明確社會資本在特色小鎮PPP融資項目中的合法地位和利益,積極培養和引進一批熟悉PPP項目和投融資結構的專業性人才等。
  打造特色小鎮最根本的是來自小鎮本身的內動力和吸引力。無論是上級財政扶持資金還是金融機構的資金,都是“扶強不扶弱”,通常不能為特色小鎮“雪中送炭”,只能“錦上添花”,為此,扎扎實實做好產業培育及各項工作,更為重要。

旅游特色小鎮
◎邢麗濤(中國旅游報)

上一篇:全國首部全域旅游地方性法規出臺 助推全域旅游發展

下一篇:中西方度假旅游有何不同?


日本中文一二区有码在线_无码网站黑人在线观看_99久e精品热线免费_啪啪视频全日本a 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