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市場動態
未來旅行服務業的發展趨勢與應對策略
發布日期:2019-02-26
當前,我國已步入大眾旅游新時代,旅游消費升級、人工智能等技術革新都為旅行服務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新機遇與新挑戰,旅行服務企業要積極把握行業發展趨勢,提前謀劃布局,方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未來趨勢
一、旅游成為一種異地化的生活方式
隨著游客消費心理日趨成熟,個性化與多元化的旅游需求日益突顯,旅游逐漸成為一種異地化的生活方式。一方面,游客對走馬觀花式的觀光旅游越來越不買賬,更期待深度體驗當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另一方面,游客的需求更加多元化與個性化,在觀光游覽的基礎上,衍生出親子、醫療、體育、研學、休閑度假、商務、移民、海外置業等多方面的個性化需求。在此消費背景下,單一的傳統旅行服務已經不能滿足市場需求,不斷擴大業務范圍、加強異地生活服務供給成為旅行服務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二、旅游消費升級,個性定制成趨勢
市場經濟發展到今天,旅游產品供不應求的局面不復存在,市場競爭者眾多,形成了完全的買方市場,游客越來越挑剔,需求越來越趨于個性化與差異化,但當前旅游產品缺乏創新、同質化嚴重、有效供給不足,難以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隨著旅游消費的升級,產品與服務的個性化、定制化將成行業發展趨勢。對旅行服務企業而言,深挖特色領域潛力,積極主動地適應個性化、定制化的旅游需求是企業發展的必經之路。
三、產業轉型升級,服務品質化是關鍵
品質是旅游業的靈魂,2018年“優質旅游”被提上日程,我國旅游消費迎來品質旅游新時代。但當前我國旅游業仍存在諸多亟待解決的矛盾,一方面中等收入階層崛起,旅游產品供給無法滿足其多樣化、個性化和品質化的需求;另一方面,旅行服務企業之間競爭激烈。加快實現旅游產業轉型升級,走品質化發展道路,是順應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把旅游業培育為最具影響力的幸福產業,建設現代旅游強國最主要的路徑。
四、加強資源整合,布局全產業鏈成大趨勢
旅游企業立足的根本在于產品和服務,通過全產業鏈布局,不僅可以有效盤活各項資源,暢通產業鏈條,縮短供應鏈提升效率,同時也可以有效地控制產品與服務質量,降低旅游產品成本,從而提高旅行服務企業的盈利能力,增強產品競爭力。早期旅游批發商重視線下資源、OTA重視線上渠道,隨著各企業逐漸做大做強,構建從資源到渠道的全產業鏈將成為行業發展趨勢。

應對策略
一、堅持服務增值策略
互聯網的發展和移動通信技術的運用,打破了傳統旅行社業依靠信息不對稱賺取差價的商業模式,傳統旅行社普遍處于市場份額被擠壓、利潤縮減的困境,并被一度認為會被在線旅游企業所取代。但是,從攜程等OTA巨頭頻頻布局線下的動作來看,線下旅行社在服務上的優勢是無法取代的,互聯網沖擊的是傳統旅行社的中介服務,而無法撼動其在“增值服務”上的地位。因此,旅行服務企業要始終堅持服務增值戰略,培育服務至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不斷修煉內功,深耕產品與服務,通過令人信賴的產品和服務贏得市場信任,同時順應消費者日趨個性化與多樣化的需求,不斷拓展企業服務項目,從而提升企業效益。
二、加強異地化生活服務整合策略
隨著旅游需求的日趨個性化和多元化,除“機票+酒店”等標品外,游客對景區門票、休閑娛樂、交通接送等“吃喝玩樂購”方面的碎片化服務需求越來越廣泛,目的地碎片化服務是大勢所趨。圍繞游客在目的地的碎片式服務需求,加強異地化生活服務整合策略將是未來旅行服務商的發力點。所謂的異地化生活服務整合策略,是指為滿足游客在目的地的碎片式生活服務需求,加強目的地資源的布局、變革傳統產品的供應鏈模式,以實現高效、及時的整合供應。對旅行服務企業而言,可以通過并購、自建等方式,將旅游目的地生活服務產品要素供應商納入供應鏈條,構建彈性化需求供應鏈。
三、實施社群化策略以更加貼近用戶端
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催生出各種各樣的社群,處在社群中的消費者對旅游產品與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個性化。
實施社群化策略,爭奪C端流量,提高用戶黏性,成為旅行服務企業競爭制勝的法寶。對于線上旅游企業來說,隨著馬蜂窩等UGC類企業向著一體化產品交易平臺發展以及以攜程為代表的OTA巨頭加強社交平臺的建設,在線旅游平臺呈現趨同化的發展趨勢,未來,在線旅游社交必然需要打破同質化競爭,向個性化發展。對于線下旅游企業來說,需要突破傳統的“在旺市開門店”的思維模式,布局“小而全”的社區門店,以更加貼近用戶群。具體而言,利用社區與旅游業的跨界合作,建立社區旅游綜合服務平臺,以平臺為載體,構建集旅游服務、社區生活、主題活動、文化交流等全方位、立體化的社區消費形態為一體的社區旅游生態圈,真正做好旅游“最后一公里”的服務體驗。
四、實施旅游IP策略,構筑品牌長效吸引力
未來,旅游市場的競爭不再是簡單的價格戰而是品牌戰,極具個性化和高識別度的“旅游IP”顯得尤為重要。旅游IP的本質是指擁有知識產權、高附加值,且受到游客廣泛好評的旅游產品或服務。對旅行服務企業而言,要打造自身的超級旅游IP,一要不斷完善企業產品與服務,在顧客群體中樹立良好的口碑與品牌形象;二要以創新為動力,將旅游IP理念應用到產品、運營、營銷等各個方面,在打造獨特的旅游產品與品牌形象的同時,不斷更新迭代產品與服務,從而維持品牌長效吸引力。
◎姚延波 張翠娟 侯平平
未來趨勢
一、旅游成為一種異地化的生活方式
隨著游客消費心理日趨成熟,個性化與多元化的旅游需求日益突顯,旅游逐漸成為一種異地化的生活方式。一方面,游客對走馬觀花式的觀光旅游越來越不買賬,更期待深度體驗當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另一方面,游客的需求更加多元化與個性化,在觀光游覽的基礎上,衍生出親子、醫療、體育、研學、休閑度假、商務、移民、海外置業等多方面的個性化需求。在此消費背景下,單一的傳統旅行服務已經不能滿足市場需求,不斷擴大業務范圍、加強異地生活服務供給成為旅行服務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二、旅游消費升級,個性定制成趨勢
市場經濟發展到今天,旅游產品供不應求的局面不復存在,市場競爭者眾多,形成了完全的買方市場,游客越來越挑剔,需求越來越趨于個性化與差異化,但當前旅游產品缺乏創新、同質化嚴重、有效供給不足,難以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隨著旅游消費的升級,產品與服務的個性化、定制化將成行業發展趨勢。對旅行服務企業而言,深挖特色領域潛力,積極主動地適應個性化、定制化的旅游需求是企業發展的必經之路。
三、產業轉型升級,服務品質化是關鍵
品質是旅游業的靈魂,2018年“優質旅游”被提上日程,我國旅游消費迎來品質旅游新時代。但當前我國旅游業仍存在諸多亟待解決的矛盾,一方面中等收入階層崛起,旅游產品供給無法滿足其多樣化、個性化和品質化的需求;另一方面,旅行服務企業之間競爭激烈。加快實現旅游產業轉型升級,走品質化發展道路,是順應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把旅游業培育為最具影響力的幸福產業,建設現代旅游強國最主要的路徑。
四、加強資源整合,布局全產業鏈成大趨勢
旅游企業立足的根本在于產品和服務,通過全產業鏈布局,不僅可以有效盤活各項資源,暢通產業鏈條,縮短供應鏈提升效率,同時也可以有效地控制產品與服務質量,降低旅游產品成本,從而提高旅行服務企業的盈利能力,增強產品競爭力。早期旅游批發商重視線下資源、OTA重視線上渠道,隨著各企業逐漸做大做強,構建從資源到渠道的全產業鏈將成為行業發展趨勢。

應對策略
一、堅持服務增值策略
互聯網的發展和移動通信技術的運用,打破了傳統旅行社業依靠信息不對稱賺取差價的商業模式,傳統旅行社普遍處于市場份額被擠壓、利潤縮減的困境,并被一度認為會被在線旅游企業所取代。但是,從攜程等OTA巨頭頻頻布局線下的動作來看,線下旅行社在服務上的優勢是無法取代的,互聯網沖擊的是傳統旅行社的中介服務,而無法撼動其在“增值服務”上的地位。因此,旅行服務企業要始終堅持服務增值戰略,培育服務至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不斷修煉內功,深耕產品與服務,通過令人信賴的產品和服務贏得市場信任,同時順應消費者日趨個性化與多樣化的需求,不斷拓展企業服務項目,從而提升企業效益。
二、加強異地化生活服務整合策略
隨著旅游需求的日趨個性化和多元化,除“機票+酒店”等標品外,游客對景區門票、休閑娛樂、交通接送等“吃喝玩樂購”方面的碎片化服務需求越來越廣泛,目的地碎片化服務是大勢所趨。圍繞游客在目的地的碎片式服務需求,加強異地化生活服務整合策略將是未來旅行服務商的發力點。所謂的異地化生活服務整合策略,是指為滿足游客在目的地的碎片式生活服務需求,加強目的地資源的布局、變革傳統產品的供應鏈模式,以實現高效、及時的整合供應。對旅行服務企業而言,可以通過并購、自建等方式,將旅游目的地生活服務產品要素供應商納入供應鏈條,構建彈性化需求供應鏈。
三、實施社群化策略以更加貼近用戶端
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催生出各種各樣的社群,處在社群中的消費者對旅游產品與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個性化。
實施社群化策略,爭奪C端流量,提高用戶黏性,成為旅行服務企業競爭制勝的法寶。對于線上旅游企業來說,隨著馬蜂窩等UGC類企業向著一體化產品交易平臺發展以及以攜程為代表的OTA巨頭加強社交平臺的建設,在線旅游平臺呈現趨同化的發展趨勢,未來,在線旅游社交必然需要打破同質化競爭,向個性化發展。對于線下旅游企業來說,需要突破傳統的“在旺市開門店”的思維模式,布局“小而全”的社區門店,以更加貼近用戶群。具體而言,利用社區與旅游業的跨界合作,建立社區旅游綜合服務平臺,以平臺為載體,構建集旅游服務、社區生活、主題活動、文化交流等全方位、立體化的社區消費形態為一體的社區旅游生態圈,真正做好旅游“最后一公里”的服務體驗。
四、實施旅游IP策略,構筑品牌長效吸引力
未來,旅游市場的競爭不再是簡單的價格戰而是品牌戰,極具個性化和高識別度的“旅游IP”顯得尤為重要。旅游IP的本質是指擁有知識產權、高附加值,且受到游客廣泛好評的旅游產品或服務。對旅行服務企業而言,要打造自身的超級旅游IP,一要不斷完善企業產品與服務,在顧客群體中樹立良好的口碑與品牌形象;二要以創新為動力,將旅游IP理念應用到產品、運營、營銷等各個方面,在打造獨特的旅游產品與品牌形象的同時,不斷更新迭代產品與服務,從而維持品牌長效吸引力。
◎姚延波 張翠娟 侯平平
上一篇:近4萬億!2018文旅項目投資簽約大爆發,開年大戲繼續“赤膊”上演......
下一篇:房地產轉型文旅之痛如何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