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市場動態
轉型期的中國旅游規劃將走向何方?
發布日期:2016-10-13
面對現階段旅游規劃存在的亂象,應該如何有效解決,旅游規劃之路將走向何方?由于自然資源數量有限,旅游業發展不再單純依靠傳統型的旅游資源,應依托地方歷史、文化、民俗民風等去創造資源,在這些資源中去淘寶,獲得創作的靈感,“中國地——每一塊都具有旅游價值”。 本文針對旅游規劃近幾年出現的問題,探索出旅游規劃的前行方向與旅游規劃機構的出路,與您分享。
旅游規劃之路
1.加強行業主流引導 塑造行業新形象
旅游規劃產品不適應旅游產業結構的態勢日益明顯,旅游規劃行業需要改善行業大環境,加強行業主流引導,利用行業權威媒體,發出行業聲音,塑造行業新形象。
旅游規劃行業需要一批有旅游景區實際操作管理經驗、高素質的人才隊伍。但是現在大學的旅游專業在和企業的結合方面存在重大問題,學院派旅游研究的題目和旅游企業毫無關系,閉門造車。需要整合機制,讓旅游規劃的智慧真正為行業和企業服務。
由于中國處于城市化時期,旅游規劃屈尊于城市規劃之下,地位非常尷尬,城市規劃決定著地方旅游的發展,是造成中國城市、城鎮“千城一面”的一個重要原因。我們認為只有以旅游規劃為上位規劃來引導地方建設,中國才能走出“千城一面”、“千景一面”、“千村一面”的固有模式。
有些地方認識到旅游規劃對城市、對地方發展的引導作用,開始把旅游規劃置于城市規劃之上,他們要求地方做城市規劃之前,先做旅游規劃,按照這樣的主導思想去做,規劃出來的城市就是旅游景區、旅游城市,宜居、宜業、宜游,就是一個新型的旅游目的地和休閑度假城市。
在新一輪新型城鎮化過程中,不少地方開始重視旅游產業與城鎮的融合發展,在旅游規劃的引導下,將出現一批旅游衛星城市、旅游小城鎮、美麗鄉村,給“千鎮一面”的中國城鎮帶來嶄新的面貌,這才是未來真正“每城一景、每鎮一景、每村一景”的美麗中國!
2.解決全產業融合,上下游延伸
提供高水準的策劃、規劃、設計、運營一條龍服務,提供系列切實可行的運營模式和方案,這樣的服務是地方政府、運營商、投資商最迫切需要的。
由于旅游產業本身就是一個綜合性、包容性的大產業,涉及到農業、工業、會展、運動、康體、娛樂、養生、養老、房地產、城鎮化,產業鏈連接到餐飲、運輸、酒店、商業等。
旅游規劃不但要適應這些發展趨勢,還要主動引領地方經濟朝大旅游產業發展,不能僅就旅游資源來談旅游,就旅游項目來做項目,而是要有全方位的資源觀,全產業鏈的視野,對地方主導產業的上下游產業和旅游產業進行充分整合、延伸,最大化利用各種產業資源來發展旅游,整合形成全產業融合發展的格局。
旅游規劃機構的出路
找文化、抓靈魂,到當地民俗民風中淘寶去。中國旅游規劃機構的未來走向和出路,應該依靠定位制勝、落地制勝、實戰制勝、人才制勝、案例制勝、品牌制勝、運營制勝。
1.定位制勝
定位制勝:“定位對了怎么做都是對的,定位錯了怎么做都是錯的,沒有定位怎么做都是亂的”。
精準定位是旅游產業發展之根基,策劃和規劃時找準它的核心價值和核心文化,把景區的“靈魂”從紛繁復雜的現象中提煉出來,面向市場需求進行精準定位。規避八大誤區:
避免按 “城市公園 ”的模式去打造景區,埋沒了天生麗質,失去了核心吸引力;
避免把有特色的景區打造成千城一面的郊區樓盤;
避免將歷史遺跡考古化、博物館化;
避免將文化資源凝重化。投資商花巨資去做文化,卻忽略了旅游價值,文化不是做出來的,文化核心吸引力不等于旅游核心吸引力,文化資源是用來為旅游發展服務的;
避免將民俗民風現代化;
避免將古城古鎮模式化;
避免讓旅游地產赤裸化;
避免投資盲目擴大化,旅游景區往往投資越大,增值空間越小。如某省一個著名的典型傳統耕讀文化鄉村,開發商號稱要投資30億元下去,那不會變成城市郊區樓盤才怪!
2.落地制勝
落地制勝能真正指導業主方將規劃落地、項目落地,最終在市場上獲得成功的規劃,能產生良好的品牌效應,給業主帶來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的同時,也給自身帶來良好的口碑和后續的訂單。
項目落地,本來是業主方、規劃方的共同愿望和追求,但是在操作過程中變化因素太多,致使很多規劃無法真正落地,“規劃規劃,墻上掛掛”是很多業主方的評價,雖然不完全是規劃單位的責任,但是這種現象多了,說明旅游規劃界的混亂狀況對自身形象已經造成負面影響,全體規劃人都應該從中吸取教訓,把好質量關,讓規劃更接地氣,實實在在的幫助項目落地而肩負起更多的責任。
3.實戰制勝
中國旅游產業的快速發展,旅游項目遍地開花,致使旅游人才特別是規劃人才奇缺,不少規劃從業者從學校畢業出來直接進入規劃機構,沒有實際接觸過旅游項目的運作,缺乏旅游企業的從業經歷,導致規劃存在幼稚、照搬、照抄現象。
筆者認為,旅游項目投資和運作有其自身的規律,至少要在這個領域內歷練過5年以上,才能懂得其中規律和邏輯,才不會犯大錯誤。因此建議國家應該加強規劃人才的實踐培訓,規定必須到景區實習兩年以上才有資格做規劃。
現在,一些投資商開始醒悟,尋找真正的實戰派規劃團隊合作。他們懂得高價錢就有高價值的道理,在項目前期的策劃規劃舍得花費比普通規劃高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價格來聘請一流的操盤高手,用他們自己的話說,有了好的策劃,建設時就能避免投資失誤,反而節約了大量的資金。
4.人才制勝
大多數投資商把項目成功的希望寄托在規劃人身上,希望規劃機構為他們指明項目的操作流程、贏利模式、商業模式,運營模式等等,但是,放眼中國規劃界,又有幾個規劃機構里面有這樣的全能型人才?
目前中國規劃機構最缺乏的,就是有項目和市場實操經驗的人才,只有他們知道投資商的需要和苦衷,只有他們才能指導投資商以最小的投入,最合理的投資結構,獲得最好的回報。中國旅游項目投資“4321現象”恐怕與投資商的盲目投資、策劃規劃等智力咨詢服務機構缺乏實操人才有很大關系。
因此,在未來的旅游規劃市場中,具有項目實操經驗,擁有實操型人才的機構將很快脫穎而出。規劃機構也應該派出一定數量的人員到旅游企業交流鍛煉,與市場進行零距離接觸,感受開發商和消費者的實際需求,有了這些感性認識,才能做出更具操作性、落地性的規劃。
5.案例制勝
用事實、用案例說話,實實在在做出幾個有市場、有影響力的案例,自然就能得到客戶的青睞,政府和投資商就會主動找上門,形成良性循環的效應。
6.品牌制勝
有品牌才有市場,已經形成一定品牌效應的規劃機構,應更加注重維護品牌的聲譽,默默無聞的機構,努力通過營銷、案例積累、口碑傳播等手段躋身進入品牌行列。那些以為擁有品牌影響力就放松管理、隨意掛靠、粗制濫造的規劃機構,將逐步喪失市場。
7.運營制勝
解決業主方資源——資本——資格——資金——資產價值轉換及升值需求,構架好產業集群、資本資金運作平臺,提供系列切實可行的運營模式和方案,這樣的服務是地方政府、運營商、投資商最迫切需要的,而恰好是規劃機構里面最缺乏的。
真正懂行和負責任的規劃師,應該是先談運營思路:怎么以最合理的投資,打造出最美的景區,創造最旺的人氣,產出最大的效應,再去談規劃思路和空間、業態、產品布局,為業主理清區域旅游發展和具體旅游項目的運營思路,將能獲得業主的高度認同,這也是對中國旅游規劃的挑戰和最高要求,是所有規劃人應該補上的一課。
旅游規劃之路
1.加強行業主流引導 塑造行業新形象
旅游規劃產品不適應旅游產業結構的態勢日益明顯,旅游規劃行業需要改善行業大環境,加強行業主流引導,利用行業權威媒體,發出行業聲音,塑造行業新形象。
旅游規劃行業需要一批有旅游景區實際操作管理經驗、高素質的人才隊伍。但是現在大學的旅游專業在和企業的結合方面存在重大問題,學院派旅游研究的題目和旅游企業毫無關系,閉門造車。需要整合機制,讓旅游規劃的智慧真正為行業和企業服務。
由于中國處于城市化時期,旅游規劃屈尊于城市規劃之下,地位非常尷尬,城市規劃決定著地方旅游的發展,是造成中國城市、城鎮“千城一面”的一個重要原因。我們認為只有以旅游規劃為上位規劃來引導地方建設,中國才能走出“千城一面”、“千景一面”、“千村一面”的固有模式。
有些地方認識到旅游規劃對城市、對地方發展的引導作用,開始把旅游規劃置于城市規劃之上,他們要求地方做城市規劃之前,先做旅游規劃,按照這樣的主導思想去做,規劃出來的城市就是旅游景區、旅游城市,宜居、宜業、宜游,就是一個新型的旅游目的地和休閑度假城市。
在新一輪新型城鎮化過程中,不少地方開始重視旅游產業與城鎮的融合發展,在旅游規劃的引導下,將出現一批旅游衛星城市、旅游小城鎮、美麗鄉村,給“千鎮一面”的中國城鎮帶來嶄新的面貌,這才是未來真正“每城一景、每鎮一景、每村一景”的美麗中國!
2.解決全產業融合,上下游延伸
提供高水準的策劃、規劃、設計、運營一條龍服務,提供系列切實可行的運營模式和方案,這樣的服務是地方政府、運營商、投資商最迫切需要的。
由于旅游產業本身就是一個綜合性、包容性的大產業,涉及到農業、工業、會展、運動、康體、娛樂、養生、養老、房地產、城鎮化,產業鏈連接到餐飲、運輸、酒店、商業等。
旅游規劃不但要適應這些發展趨勢,還要主動引領地方經濟朝大旅游產業發展,不能僅就旅游資源來談旅游,就旅游項目來做項目,而是要有全方位的資源觀,全產業鏈的視野,對地方主導產業的上下游產業和旅游產業進行充分整合、延伸,最大化利用各種產業資源來發展旅游,整合形成全產業融合發展的格局。
旅游規劃機構的出路
找文化、抓靈魂,到當地民俗民風中淘寶去。中國旅游規劃機構的未來走向和出路,應該依靠定位制勝、落地制勝、實戰制勝、人才制勝、案例制勝、品牌制勝、運營制勝。
1.定位制勝
定位制勝:“定位對了怎么做都是對的,定位錯了怎么做都是錯的,沒有定位怎么做都是亂的”。
精準定位是旅游產業發展之根基,策劃和規劃時找準它的核心價值和核心文化,把景區的“靈魂”從紛繁復雜的現象中提煉出來,面向市場需求進行精準定位。規避八大誤區:
避免按 “城市公園 ”的模式去打造景區,埋沒了天生麗質,失去了核心吸引力;
避免把有特色的景區打造成千城一面的郊區樓盤;
避免將歷史遺跡考古化、博物館化;
避免將文化資源凝重化。投資商花巨資去做文化,卻忽略了旅游價值,文化不是做出來的,文化核心吸引力不等于旅游核心吸引力,文化資源是用來為旅游發展服務的;
避免將民俗民風現代化;
避免將古城古鎮模式化;
避免讓旅游地產赤裸化;
避免投資盲目擴大化,旅游景區往往投資越大,增值空間越小。如某省一個著名的典型傳統耕讀文化鄉村,開發商號稱要投資30億元下去,那不會變成城市郊區樓盤才怪!
2.落地制勝
落地制勝能真正指導業主方將規劃落地、項目落地,最終在市場上獲得成功的規劃,能產生良好的品牌效應,給業主帶來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的同時,也給自身帶來良好的口碑和后續的訂單。
項目落地,本來是業主方、規劃方的共同愿望和追求,但是在操作過程中變化因素太多,致使很多規劃無法真正落地,“規劃規劃,墻上掛掛”是很多業主方的評價,雖然不完全是規劃單位的責任,但是這種現象多了,說明旅游規劃界的混亂狀況對自身形象已經造成負面影響,全體規劃人都應該從中吸取教訓,把好質量關,讓規劃更接地氣,實實在在的幫助項目落地而肩負起更多的責任。
3.實戰制勝
中國旅游產業的快速發展,旅游項目遍地開花,致使旅游人才特別是規劃人才奇缺,不少規劃從業者從學校畢業出來直接進入規劃機構,沒有實際接觸過旅游項目的運作,缺乏旅游企業的從業經歷,導致規劃存在幼稚、照搬、照抄現象。
筆者認為,旅游項目投資和運作有其自身的規律,至少要在這個領域內歷練過5年以上,才能懂得其中規律和邏輯,才不會犯大錯誤。因此建議國家應該加強規劃人才的實踐培訓,規定必須到景區實習兩年以上才有資格做規劃。
現在,一些投資商開始醒悟,尋找真正的實戰派規劃團隊合作。他們懂得高價錢就有高價值的道理,在項目前期的策劃規劃舍得花費比普通規劃高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價格來聘請一流的操盤高手,用他們自己的話說,有了好的策劃,建設時就能避免投資失誤,反而節約了大量的資金。
4.人才制勝
大多數投資商把項目成功的希望寄托在規劃人身上,希望規劃機構為他們指明項目的操作流程、贏利模式、商業模式,運營模式等等,但是,放眼中國規劃界,又有幾個規劃機構里面有這樣的全能型人才?
目前中國規劃機構最缺乏的,就是有項目和市場實操經驗的人才,只有他們知道投資商的需要和苦衷,只有他們才能指導投資商以最小的投入,最合理的投資結構,獲得最好的回報。中國旅游項目投資“4321現象”恐怕與投資商的盲目投資、策劃規劃等智力咨詢服務機構缺乏實操人才有很大關系。
因此,在未來的旅游規劃市場中,具有項目實操經驗,擁有實操型人才的機構將很快脫穎而出。規劃機構也應該派出一定數量的人員到旅游企業交流鍛煉,與市場進行零距離接觸,感受開發商和消費者的實際需求,有了這些感性認識,才能做出更具操作性、落地性的規劃。
5.案例制勝
用事實、用案例說話,實實在在做出幾個有市場、有影響力的案例,自然就能得到客戶的青睞,政府和投資商就會主動找上門,形成良性循環的效應。
6.品牌制勝
有品牌才有市場,已經形成一定品牌效應的規劃機構,應更加注重維護品牌的聲譽,默默無聞的機構,努力通過營銷、案例積累、口碑傳播等手段躋身進入品牌行列。那些以為擁有品牌影響力就放松管理、隨意掛靠、粗制濫造的規劃機構,將逐步喪失市場。
7.運營制勝
解決業主方資源——資本——資格——資金——資產價值轉換及升值需求,構架好產業集群、資本資金運作平臺,提供系列切實可行的運營模式和方案,這樣的服務是地方政府、運營商、投資商最迫切需要的,而恰好是規劃機構里面最缺乏的。
真正懂行和負責任的規劃師,應該是先談運營思路:怎么以最合理的投資,打造出最美的景區,創造最旺的人氣,產出最大的效應,再去談規劃思路和空間、業態、產品布局,為業主理清區域旅游發展和具體旅游項目的運營思路,將能獲得業主的高度認同,這也是對中國旅游規劃的挑戰和最高要求,是所有規劃人應該補上的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