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39388591    18675872398
  • 旅游綜合體落地策劃
  • 溫泉旅游主題化-中山項目
  • 水上游樂全季化
  • 景區升級度假化
  • 海森文旅(旅游策劃公司)擔綱中國首家地心文化主題公園的旅游規劃、旅游策劃以及旅游規劃設計
  • 打造康養度假新高地(明月山項目)
旅游規劃設計

藝術聚集區,另類城市旅游的經典

發布日期:2017-06-20
      

熱熱鬧鬧、光怪陸離的現代時尚城市中,總會有一個角落聚集了一些看起來跟這個城市氛圍很不搭的商業、藝術或是人群。人們總會被他表現出來的異質特征所吸引,雖不是專門為旅游而建,但卻把一個城市的生活方式、生活理念、城市文化等軟實力傳播了出去,成為了標榜個性、創意生活、聚集人氣的城市吸引核和活力中心。而這正是城市旅游開發的關鍵。

藝術集聚區與旅游之間有著怎樣的聯系?如何打造才能成為旅游目的地或旅游吸引物?兩者之間怎樣實現互動發展?本文將對藝術集聚區的發展模式及與旅游之間的關系,進行探討。

一、從泛旅游角度看藝術集聚區

旅游發展到今天,與傳統的觀光模式之間的差異越來越大。旅游產業更多與城市建設、文化創意產業、社會主義新農村及其他泛旅游產業等結合起來,超越傳統模式,成為旅游創新發展的主流方向。藝術集聚區,從泛旅游角度看,就是一種新型的旅游產品,因為他對游客構成了吸引力。這種旅游吸引力不在于景觀,而在于他所承載的城市記憶與現代時尚文化、藝術氣息碰撞出來的不和諧因素,游客去感受的是一種文化體驗和藝術氛圍。這不僅僅是城市集聚人氣的手段,更是城市軟實力的核心內容,也是能夠帶動城市旅游發展的真正原因。

同樣,旅游帶來的人氣、消費、知名度,一方面能夠為藝術家和創意工作者們提供良好的展示和交流機會,另一方面也能促進園區產業鏈的延伸,形成以藝術機構為核心,以咖啡館、西餐廳、書吧、創意商店等服務業為輔助,集藝術展示、藝術創作、藝術經紀服務、廣告、軟件、電影、出版、時裝設計等新興產業的匯聚中心。

二、藝術集聚區的發展瓶頸

我國最早一批的藝術集聚區,比如北京的“圓明園畫家村”、“798”、“宋莊”等,大多是民間自發形成的,是藝術家們的自由聚集。隨著這些早期藝術集聚區的蓬勃發展以及我國對文化產業支持力度的加大,藝術集聚區等類型的文化創意產業,得到了飛速發展。投資商與政府逐漸滲透到了這一市場,或接管以前自發形成的聚集區,或重新規劃全新的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將其納入了政府的文化產業規劃中。

投資商與政府的介入,從一定程度上說,推動了藝術集聚區的市場化發展,使得配套設施更加完善、管理更加規范、抗風險能力更加強大、產業鏈更加優化。但在利益及政績的驅使下,也出現了一些盲目投資的現象,導致產品數量激增、產品類型同質化、產業布局隨意化,甚至被質疑有“圈地”的嫌疑。另一方面,人氣及商業價值的提升,導致了房租的上漲、商業活動及文化旅游的增多,原來吸引藝術家積聚的較低的成本、適合創作的藝術氛圍受到了挑戰,一些不能維持的畫家只能搬離,這反過來又影響了整個園區的經營。#p#分頁標題#e#

三、藝術集聚區的發展何去何從

政府及投資商的介入、旅游化市場化的發展給藝術集聚區帶來了沖擊,但我們并不能因此而片面的拒絕這種發展趨勢。找出融合之道,借助外界之勢,促進自身發展,才是首要需要解決的問題。

1、考慮自身條件,形成鮮明主題

在798、宋莊等藝術集聚區蓬勃發展,全國興起“建園熱”的大背景下,一定要首先考慮自身的建設條件,不要盲目跟風建設。藝術集聚區并不是簡單的改造幾個老廠房,再吸引幾十、幾百名藝術家入駐,就可以誕生的,也不是所有地域都適合建設的。綜合來說,藝術集聚區有如下特征:(1)所處的城市有較強的文化氛圍及文化消費能力,一般經濟較發達;(2)一般位于城市邊緣,但交通還比較發達;(3)一般在是空曠的無用之地或是廢棄的工業廠房上發展起來的;(4)有一批游離于體制之外的相對前衛的藝術家。其中,創意是其發展的根本要素,缺乏創意或是創意人才的積聚,都實現不了可持續發展。

2、合理規劃,與旅游融合發展

藝術家創作是需要一個氛圍的,大量游客的造訪,會對此構成威脅,久而久之,會使藝術集聚區失去吸引力。但反過來看,如果沒有這種人氣的積聚,這里的藝術家也是走不出去的。認為,旅游與藝術的發展并不是矛盾的,如果規劃合理、管理得當,是可以實現協調融合發展的,這需要政府與開發商的雙重努力。

首先,藝術集聚區要成為旅游吸引物,就應滿足作為旅游吸引物的前提條件:形成一種很好的體驗、有很好的娛樂性、有很好的參與性。因此,認為,藝術集聚區必須要按照藝術創新的意愿進行重構,無論是在內、外裝飾還是藝術行為方面,成為當地的一個文化平臺、時尚地標。

其次,政府和開發商要明確,藝術集聚區之所以會成為旅游地,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是因為這里與眾不同的文化和藝術氣息。如果不從藝術家本身的利益出發,而單方面追求商業經濟,將導致藝術家的撤離、文化氛圍的淡化、旅游吸引力的消失、游客的減少、經濟利益的損失,最終使整個集聚區走向消亡。故,藝術集聚區首先應該為藝術家提供一個“催生更好更多藝術作品”的空間,保障藝術家群體的存在和活力,促進藝術與大眾的互動。

最后,才是完善和強化產業鏈,與旅游和城市發展互相融合,提高其經濟收益。

建議,藝術集聚區在規劃時,可將藝術家的創作空間布局在展示消費空間的周邊地區,在保持藝術家與外界聯系的基礎上,最大化的為藝術家營造一個創作氛圍;在旅游配套的建設(餐飲、商鋪、紀念品等)上,一定要控制數量,且嚴格控制商家進入的標準,選擇一些富有創意的原創精品,與其他旅游景區相比形成獨有的競爭優勢,避免以資本和商業之名綁架藝術;品牌的提升與旅游的帶動,必然會導致地產價值的提升,房租的上漲在所難免,政府可以對園區內從事藝術行為的個體,建立租金補貼制度。#p#分頁標題#e#

3、政府可參與,但不要干預

藝術具有較高的市場風險性,受經濟波動的影響較大,而大多數藝術家缺乏資金、信息、管理經驗和業務渠道,獨立生存能力不強,這些特點決定了藝術集聚區的發展離不開公共服務平臺的支撐。但無論是何種機制下形成的藝術集聚區,政府要明確自己的職能,都不能以獨立的身份參與經營活動:制訂創意產業發展政策和規劃,從宏觀上引導產業的發展;在財政和稅收政策上給予創意企業以財稅等方面的優惠,吸引更多的企業投身創意產業;建立創意產業發展基金,為藝術集聚區的發展提供資金支持;監督整個藝術集聚區的發展方向,避免過度商業化;完善基本服務設施,為藝術家提供更好的配套服務等等。

總的來說,藝術集聚區不僅是城市旅游中的另類經典,對城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貢獻也有很大的價值:第一個是文化價值,是城市文化的傳承;第二個是產業價值,吸附了諸如材料加工、裝裱、傳媒、版權、設計、旅游等相關行業,其貢獻超出了藝術本身,形成了整體產業鏈的價值提升與帶動。


上一篇:慢游古城慢調時光――慢生活下的古城鎮開發模式初探

下一篇:《非常設計》名家訪談 林峰博士談旅游與新型城鎮化(下)


日本中文一二区有码在线_无码网站黑人在线观看_99久e精品热线免费_啪啪视频全日本a 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