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規劃設計
多元化鄉村旅游典范——四川三圣花鄉“五朵金花”
發布日期:2017-03-31
一、項目概況
三圣花鄉旅游區隸屬成都市錦江區三圣街道辦事處,面積12平方公里,距離成都市區二環路5公里,是以觀光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為主題,集休閑度假、觀光旅游、餐飲娛樂、商務會議等于一體的城市近郊生態休閑度假勝地,包括花鄉農居(紅砂村)、幸福梅林(幸福村)、江家菜地(江家堰村)、東籬菊園(駙馬村)、荷塘月色(萬福村)等5個景區。
景區先后被國家旅游總局、建設部、文化部、林業局等部門授予“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全國首批農業旅游示范點”、“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市級森林公園”、“省、市首批干部教育培訓現場教學點”。

四川三圣花鄉實景
二、項目發展條件
1.交通區位
三圣花鄉的公路形成“兩橫兩縱”城市交通網絡。
“兩橫”指東西方向的外環路(繞城高速路,80米寬的雙向八車道)、石勝路(70米寬雙向四車道,一級油路)。
“兩縱”指南北向的成龍路(70米寬雙向四車道,一級油路)、成仁路(40米寬雙向四車道,二級油路)??煽焖偻ㄟ_成渝高速、成綿高速、成南高速、成雅高速、成樂高速、機場高速等高等級公路,距離二環路僅7公里,距火車南站約10公里、距雙流國際機場約15公里。交通發達,區位優越。
2.自然環境
區內大部分為淺丘臺地,地勢起伏有致。海拔500米。屬四川盆地亞熱帶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在16℃左右,四季分明,年降水量約1500mm左右。土質系龍泉山脈酸性膨脹土,糧食產量不高,歷來有栽種花木的傳統,被國家林業局、中國花卉協會評為“中國花木之鄉”。
旅游區位于都江堰東風灌溉渠的尾水部位,枯水期用水緊張。
3.社會經濟環境
三圣花鄉面積12平方公里,轄5個村,紅砂村、幸福村、江家堰村、駙馬村、萬福村,2004年末,有農民3840戶,13040人,人均耕地面積約0.7畝,農民人均純收入5311元。
4.旅游資源評價
三圣花鄉旅游資源豐富,人文資源與自然資源相互交融,品味高。主要表現為三大特色:
?。?)社會主義新農村示范地,全國都市近郊大規模的鄉村旅游區
三圣花鄉是全國社會主義新農村示范點,社區特色鮮明,包括5個景區,面積12平方公里,是全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與旅游產業結合典范,是全國都市近郊大規模的鄉村旅游區。
?。?)景觀組合型好,各有特色
花鄉農居以花卉產業為特色,幸福梅林是全國四大梅花基地之一,荷塘月色觀賞荷花,東籬菊園觀賞菊花,江家菜地以認種、代種蔬菜的生態農業體驗為特色,景觀組合型好,特色鮮明。
?。?)鄉村風情濃郁,文化底蘊深厚,形成特色主題,有一定獨創性
旅游區內有特色鮮明的川西民居建筑、特色花卉、人工湖泊和堰塘、緩坡起伏的山際線、鄉村特色餐飲,鄉村風情濃郁。
旅游區建設注入了相應的文化因素,源自陶淵明的“東籬菊園”,來自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有中國傳統的“梅文化”和歷代詩人的詠梅詩,江家菜地有“農業文明記憶館”和民間農事諺語,文化底蘊深厚。旅游區已形成鄉村休閑•花卉觀光•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特色主題,有一定獨創性。

三圣花鄉旅游資源豐富且條件良好
三、規劃思路與發展方式
1.規劃思路:因地制宜,打造“五朵金花”
三圣鄉地處城市通風口綠地,按規劃不能作為建設用地,土質系龍泉山脈酸性膨脹土,糧食產量不高。錦江區創新思維,充分利用城市通風口背靠大城市的地緣優勢,因地制宜,創造性地打造了花鄉農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東籬菊園、荷塘月色“五朵金花”,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旅游產業發展的結合,大力發展都市旅游,整體提升“農家樂”為載體的鄉村旅游,形成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示范點。
2.發展方式:景觀化打造,城市化建設
?。?)農房改造景觀化
環境營造上,田園變公園,農村變景區。以“資源有限、創意無限”理念為指導,按照宜散則散、宜聚則聚的原則,對城市通風口的農房,由“農戶出資、政府補貼”的方式進行房屋的外飾改造。一幢幢賞心悅目的老成都民居和仿歐式建筑群,構成了一道道風景線展現在都市游人的眼前。
?。?)基礎設施城市化、現代化
以城市道路、污水處理、天然氣等生活設施標準,對基礎設施進行整體規劃,完善鄉村基礎設施建設,讓農民就地享有城市文明成果,給游人較為舒適的觀光、休閑環境條件。
?。?)景觀打造生態化、田園化
在保護原生態植被和農田利用的基礎上,以田園風光為主體,以符合都市人生活、消費為標準打造觀光、休閑場所和滿足都市人鄉村情趣的農耕文化的建設。新建綠地,打造濕地,建成微水治旱工程、農業文明記憶館和遷建牛王廟,同時舉辦梅花節、菊博會等吸引人氣、傳承文化的人文自然景觀,營造優美的生態環境。
?。?)開發土地集約化
對土地硬化嚴格監督,整合農宅,拆除違建,嚴禁亂搭亂建,減少農戶占用耕地。充分利用荒山、溝渠、坡坎等土地修建會所,盤活土地資源,使有限的土地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益。
?。?)開發建設注入文化因子和產業因素
錦江區把文化因子和產業因素注入“五朵金花”,促進傳統農業向休閑經濟發展,培植生態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通過文化旅游與傳統農業相結合,賦予“花鄉農居”花卉文化內涵,挖掘“幸福梅林”梅花傳統文化,注入“荷塘月色”音樂、繪畫藝術內涵,再現“江家菜地”農耕文化,展現“東籬菊園”菊花韻味,變單一的農業生產為吸引市民體驗、休閑的文化旅游活動。

錦江區將文化因子和產業因素注入三圣花鄉的規劃建設中
四、發展定位和目標
主題定位:全國社會主義新農村示范地和都市鄉村旅游目的地
形象定位:三圣花鄉——天府金花,鄉村旅游
三圣花鄉以“花文化”為媒,巧妙運用景區內的豐富農業資源,打造春有“花鄉農居”,夏有“荷塘月色”,秋有“東籬菊園”,冬有“幸福梅林”的四季花卉主題景區,以及以農耕文化為主題的“江家菜地”景區,形成一村一品一業的鄉村旅游景觀。

三圣花鄉定位以“花文化”為媒
五、重點旅游產品
1.幸福梅林
“幸福梅林”園內遍種梅花,由此得名。景區內建有吟梅詩廊、精品梅園、梅花博物館、梅花知識長廊、濕地公園等人文景觀,襯托出梅林的秀麗與典雅;在這里,不僅有梅花盆景和中國稀有的梅花品種,還能了解到梅花與中國精神,梅花與中國文學、中國書法、繪畫藝術的淵源。讓游客全面領略到梅花文化的獨特魅力。
2.花鄉農居
“花香農居”以建設中國花卉基地為重點,全方位深度開發符合觀光產業的現代化農業,主辦各種花卉藝術節,走進“花香農居”,置身于花海之中,充分體驗大自然的美妙。另外,幾十幢老成都民居特色的農居,與萬畝花卉顯得相當和諧,院內:“一戶一景,一戶一色”,各不相同。有原汁原味的農家風格,也有苗圃環抱的川西四合院。
3.江家菜地
“江家菜地”景區總面積3000余畝,以蔬菜、水果種植為主體。以江家綠色蔬菜為品牌,在這里都市人可以在農戶的指導下,自己耕作播種,體驗吃農家飯、干農家活、住農家房的田園生活。
4.東籬菊園
“東籬菊園”總面積3000畝,以種植菊花為主,春夏秋冬四季都有各種美麗的菊花。東籬菊園迎合了現代人返樸歸真、回歸田園的內心愿望,精美的鄉村酒店形成融居住、休閑、餐飲、娛樂于一體的綜合功能性特色產業,是品味菊文化、鄉村旅游的度假勝地。
5.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以花卉和蓮藕種植為主,以生態荷塘景觀為載體,以繪畫、音樂等藝術形態為主題,將濕地生態、荷花文化與藝術形式統一在一起,景色獨特,藝術氣息相當濃厚,是一個游客可以觀光休閑、體驗藝術魅力的理想之地。
六、經驗參考
1.科學規劃,規模經營,創新品牌
“五朵金花”具有濃郁的文化品味,既具有兼收并蓄、博采眾長的品格,又具有吸納外來文化的風格,“同化”的能力也非常強,在對成都“五朵金花”規劃時,注重突出蜀文化民居風格,形成“一村一品一業”產業特色。“五朵金花”的快速發展,主要得益于其規?;洜I,用連片聯戶開發,共同擴大發展的市場空間,破解農民單家獨戶闖市場的風險,走出了一條專業化、產業化、規?;陌l展之路。在產業布局上,圍繞共同做大做強觀光休閑農業這一主導產業,五個景區實現一區一景一業錯位發展的格局。

三圣花鄉建筑融入了蜀文化民居風格
2.注重挖掘文化內涵,提升文化品位
文化品味融入于發展觀光休閑農業之中,增加其文化和人文價值,是成都“五朵金花”不斷創新發展模式的不竭動力。諸如“花香農居”的休閑餐飲文化,“幸福梅林”的傳統花卉文化,“荷塘月色”的音樂、繪畫藝術文化,“江家菜地”的農耕文化,“東籬菊園”的環境人文文化,無一不是錦江人精心挖掘打造的符合當地民俗風情的杰作珍品。同時,錦江人注重改變單一的農業生產為吸引市民體驗、休閑的文化活動,使文化產業與農業產業相得益彰,以文化支撐產業,以品牌塑造形象,按照“一村一品”的文化格局不斷推出和延伸新的品牌項目,使其接連不斷的萌發出新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3.政府主導,政策扶持,資金支持
休閑觀光農業是一個高投入、關聯性很強的產業,打造精品觀光農業示范點和旅游農家樂,需要政府給予政策傾斜和資金扶持。政府主導是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的重要前提。發展過程中,應充分發揮政府在促進鄉村旅游發展中的主導地。各級政府應圍繞發展思路、政策導向、設施建設、市場推介、人才資源建設、資金投入等諸多方面給予全力支持。成都“五朵金花”從建設到管理,始終體現了政府的強勢推動。在舊村莊改造中,涉及拆遷等各種農民實際利益的問題,各級政府不回避矛盾,按照“宜拆即拆、宜建則建、宜改則改”等辦法改造了許多戶舊農居,把原來的6個行政村合并成5個景區,農民在新景區就地轉市民。在政府的推動引導下,企業和農戶一起投資整修農居、新建花卉市場和游泳館等經營性項目。
三圣花鄉旅游區隸屬成都市錦江區三圣街道辦事處,面積12平方公里,距離成都市區二環路5公里,是以觀光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為主題,集休閑度假、觀光旅游、餐飲娛樂、商務會議等于一體的城市近郊生態休閑度假勝地,包括花鄉農居(紅砂村)、幸福梅林(幸福村)、江家菜地(江家堰村)、東籬菊園(駙馬村)、荷塘月色(萬福村)等5個景區。
景區先后被國家旅游總局、建設部、文化部、林業局等部門授予“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全國首批農業旅游示范點”、“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市級森林公園”、“省、市首批干部教育培訓現場教學點”。

四川三圣花鄉實景
二、項目發展條件
1.交通區位
三圣花鄉的公路形成“兩橫兩縱”城市交通網絡。
“兩橫”指東西方向的外環路(繞城高速路,80米寬的雙向八車道)、石勝路(70米寬雙向四車道,一級油路)。
“兩縱”指南北向的成龍路(70米寬雙向四車道,一級油路)、成仁路(40米寬雙向四車道,二級油路)??煽焖偻ㄟ_成渝高速、成綿高速、成南高速、成雅高速、成樂高速、機場高速等高等級公路,距離二環路僅7公里,距火車南站約10公里、距雙流國際機場約15公里。交通發達,區位優越。
2.自然環境
區內大部分為淺丘臺地,地勢起伏有致。海拔500米。屬四川盆地亞熱帶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在16℃左右,四季分明,年降水量約1500mm左右。土質系龍泉山脈酸性膨脹土,糧食產量不高,歷來有栽種花木的傳統,被國家林業局、中國花卉協會評為“中國花木之鄉”。
旅游區位于都江堰東風灌溉渠的尾水部位,枯水期用水緊張。
3.社會經濟環境
三圣花鄉面積12平方公里,轄5個村,紅砂村、幸福村、江家堰村、駙馬村、萬福村,2004年末,有農民3840戶,13040人,人均耕地面積約0.7畝,農民人均純收入5311元。
4.旅游資源評價
三圣花鄉旅游資源豐富,人文資源與自然資源相互交融,品味高。主要表現為三大特色:
?。?)社會主義新農村示范地,全國都市近郊大規模的鄉村旅游區
三圣花鄉是全國社會主義新農村示范點,社區特色鮮明,包括5個景區,面積12平方公里,是全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與旅游產業結合典范,是全國都市近郊大規模的鄉村旅游區。
?。?)景觀組合型好,各有特色
花鄉農居以花卉產業為特色,幸福梅林是全國四大梅花基地之一,荷塘月色觀賞荷花,東籬菊園觀賞菊花,江家菜地以認種、代種蔬菜的生態農業體驗為特色,景觀組合型好,特色鮮明。
?。?)鄉村風情濃郁,文化底蘊深厚,形成特色主題,有一定獨創性
旅游區內有特色鮮明的川西民居建筑、特色花卉、人工湖泊和堰塘、緩坡起伏的山際線、鄉村特色餐飲,鄉村風情濃郁。
旅游區建設注入了相應的文化因素,源自陶淵明的“東籬菊園”,來自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有中國傳統的“梅文化”和歷代詩人的詠梅詩,江家菜地有“農業文明記憶館”和民間農事諺語,文化底蘊深厚。旅游區已形成鄉村休閑•花卉觀光•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特色主題,有一定獨創性。

三圣花鄉旅游資源豐富且條件良好
三、規劃思路與發展方式
1.規劃思路:因地制宜,打造“五朵金花”
三圣鄉地處城市通風口綠地,按規劃不能作為建設用地,土質系龍泉山脈酸性膨脹土,糧食產量不高。錦江區創新思維,充分利用城市通風口背靠大城市的地緣優勢,因地制宜,創造性地打造了花鄉農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東籬菊園、荷塘月色“五朵金花”,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旅游產業發展的結合,大力發展都市旅游,整體提升“農家樂”為載體的鄉村旅游,形成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示范點。
2.發展方式:景觀化打造,城市化建設
?。?)農房改造景觀化
環境營造上,田園變公園,農村變景區。以“資源有限、創意無限”理念為指導,按照宜散則散、宜聚則聚的原則,對城市通風口的農房,由“農戶出資、政府補貼”的方式進行房屋的外飾改造。一幢幢賞心悅目的老成都民居和仿歐式建筑群,構成了一道道風景線展現在都市游人的眼前。
?。?)基礎設施城市化、現代化
以城市道路、污水處理、天然氣等生活設施標準,對基礎設施進行整體規劃,完善鄉村基礎設施建設,讓農民就地享有城市文明成果,給游人較為舒適的觀光、休閑環境條件。
?。?)景觀打造生態化、田園化
在保護原生態植被和農田利用的基礎上,以田園風光為主體,以符合都市人生活、消費為標準打造觀光、休閑場所和滿足都市人鄉村情趣的農耕文化的建設。新建綠地,打造濕地,建成微水治旱工程、農業文明記憶館和遷建牛王廟,同時舉辦梅花節、菊博會等吸引人氣、傳承文化的人文自然景觀,營造優美的生態環境。
?。?)開發土地集約化
對土地硬化嚴格監督,整合農宅,拆除違建,嚴禁亂搭亂建,減少農戶占用耕地。充分利用荒山、溝渠、坡坎等土地修建會所,盤活土地資源,使有限的土地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益。
?。?)開發建設注入文化因子和產業因素
錦江區把文化因子和產業因素注入“五朵金花”,促進傳統農業向休閑經濟發展,培植生態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通過文化旅游與傳統農業相結合,賦予“花鄉農居”花卉文化內涵,挖掘“幸福梅林”梅花傳統文化,注入“荷塘月色”音樂、繪畫藝術內涵,再現“江家菜地”農耕文化,展現“東籬菊園”菊花韻味,變單一的農業生產為吸引市民體驗、休閑的文化旅游活動。

錦江區將文化因子和產業因素注入三圣花鄉的規劃建設中
四、發展定位和目標
主題定位:全國社會主義新農村示范地和都市鄉村旅游目的地
形象定位:三圣花鄉——天府金花,鄉村旅游
三圣花鄉以“花文化”為媒,巧妙運用景區內的豐富農業資源,打造春有“花鄉農居”,夏有“荷塘月色”,秋有“東籬菊園”,冬有“幸福梅林”的四季花卉主題景區,以及以農耕文化為主題的“江家菜地”景區,形成一村一品一業的鄉村旅游景觀。

三圣花鄉定位以“花文化”為媒
五、重點旅游產品
1.幸福梅林
“幸福梅林”園內遍種梅花,由此得名。景區內建有吟梅詩廊、精品梅園、梅花博物館、梅花知識長廊、濕地公園等人文景觀,襯托出梅林的秀麗與典雅;在這里,不僅有梅花盆景和中國稀有的梅花品種,還能了解到梅花與中國精神,梅花與中國文學、中國書法、繪畫藝術的淵源。讓游客全面領略到梅花文化的獨特魅力。
2.花鄉農居
“花香農居”以建設中國花卉基地為重點,全方位深度開發符合觀光產業的現代化農業,主辦各種花卉藝術節,走進“花香農居”,置身于花海之中,充分體驗大自然的美妙。另外,幾十幢老成都民居特色的農居,與萬畝花卉顯得相當和諧,院內:“一戶一景,一戶一色”,各不相同。有原汁原味的農家風格,也有苗圃環抱的川西四合院。
3.江家菜地
“江家菜地”景區總面積3000余畝,以蔬菜、水果種植為主體。以江家綠色蔬菜為品牌,在這里都市人可以在農戶的指導下,自己耕作播種,體驗吃農家飯、干農家活、住農家房的田園生活。
4.東籬菊園
“東籬菊園”總面積3000畝,以種植菊花為主,春夏秋冬四季都有各種美麗的菊花。東籬菊園迎合了現代人返樸歸真、回歸田園的內心愿望,精美的鄉村酒店形成融居住、休閑、餐飲、娛樂于一體的綜合功能性特色產業,是品味菊文化、鄉村旅游的度假勝地。
5.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以花卉和蓮藕種植為主,以生態荷塘景觀為載體,以繪畫、音樂等藝術形態為主題,將濕地生態、荷花文化與藝術形式統一在一起,景色獨特,藝術氣息相當濃厚,是一個游客可以觀光休閑、體驗藝術魅力的理想之地。
六、經驗參考
1.科學規劃,規模經營,創新品牌
“五朵金花”具有濃郁的文化品味,既具有兼收并蓄、博采眾長的品格,又具有吸納外來文化的風格,“同化”的能力也非常強,在對成都“五朵金花”規劃時,注重突出蜀文化民居風格,形成“一村一品一業”產業特色。“五朵金花”的快速發展,主要得益于其規?;洜I,用連片聯戶開發,共同擴大發展的市場空間,破解農民單家獨戶闖市場的風險,走出了一條專業化、產業化、規?;陌l展之路。在產業布局上,圍繞共同做大做強觀光休閑農業這一主導產業,五個景區實現一區一景一業錯位發展的格局。

三圣花鄉建筑融入了蜀文化民居風格
2.注重挖掘文化內涵,提升文化品位
文化品味融入于發展觀光休閑農業之中,增加其文化和人文價值,是成都“五朵金花”不斷創新發展模式的不竭動力。諸如“花香農居”的休閑餐飲文化,“幸福梅林”的傳統花卉文化,“荷塘月色”的音樂、繪畫藝術文化,“江家菜地”的農耕文化,“東籬菊園”的環境人文文化,無一不是錦江人精心挖掘打造的符合當地民俗風情的杰作珍品。同時,錦江人注重改變單一的農業生產為吸引市民體驗、休閑的文化活動,使文化產業與農業產業相得益彰,以文化支撐產業,以品牌塑造形象,按照“一村一品”的文化格局不斷推出和延伸新的品牌項目,使其接連不斷的萌發出新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3.政府主導,政策扶持,資金支持
休閑觀光農業是一個高投入、關聯性很強的產業,打造精品觀光農業示范點和旅游農家樂,需要政府給予政策傾斜和資金扶持。政府主導是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的重要前提。發展過程中,應充分發揮政府在促進鄉村旅游發展中的主導地。各級政府應圍繞發展思路、政策導向、設施建設、市場推介、人才資源建設、資金投入等諸多方面給予全力支持。成都“五朵金花”從建設到管理,始終體現了政府的強勢推動。在舊村莊改造中,涉及拆遷等各種農民實際利益的問題,各級政府不回避矛盾,按照“宜拆即拆、宜建則建、宜改則改”等辦法改造了許多戶舊農居,把原來的6個行政村合并成5個景區,農民在新景區就地轉市民。在政府的推動引導下,企業和農戶一起投資整修農居、新建花卉市場和游泳館等經營性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