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規劃設計
中國城市第一湖——湖南柳葉湖旅游度假區
發布日期:2015-07-20

一、項目概況
柳葉湖旅游度假區位于湖南省常德市中心城區東北面,規劃范圍東起肖伍鋪,沿東側環湖路向南經仙人洞、張家沖、巖烏山、白鶴山至新河口;南起新河口,沿南側環湖路向系經東江、老堤障至戴家崗南堤;西起戴家崗南堤沿鐵路經306省道至泉水橋,向北沿西側環湖路至花山;北起花山山麓經羅灣、月亮山至神路沖,面積54.26平方公里。本次規劃年限為16年,即2004年-2020年。
二、資源特色與分析
資源特色:柳葉湖旅游度假區資源類型比較豐富,在整體上表現出以下主要特色:水體景觀構成核心;山岳景觀相輔相承;生態景觀呈現亮點;人文景觀畫龍點睛;田園風光作為背景。
優勢:旅游資源優勢、城市依托優勢、交通與基礎設施優勢、政策經濟優勢、水上運動龍頭吸引優勢5個方面。
局限:度假區知名度不高,市場推廣力度仍需加強;資源分布比較分散,利用規模偏小,缺乏高等級的旅游資源吸引拉動作用;常德市域內的旅游景點較多,競爭激烈。
三、規劃原則與目標
1.規劃原則
整體統一原則——堅持山、水、城三位一體的資源整合思想,從旅游度假區整體要求和長遠發展出發,統一規劃,分步實施,高起點、高標準地建設旅游度假區。
突出特色原則——以鮮明的地方文化為積淀、豐富的水上運動為品牌、時尚的生態旅游為契機,并與秀麗的自然山水風光交相輝映構成柳葉湖旅游特色的基礎,并強調在旅游開發中保護和突出這一特色,使旅游度假區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綜合協調原則——旅游度假區是一個復雜的“自然—社會生態系統”,要將各種發展需求統籌考慮,特別是要考慮到農民致富、移民建鎮、城市防洪等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實現社會、經濟、環境效益的統一。
可持續發展原則——由于規劃區域的旅游發展主要依托其優越的自然環境,因此應堅持以環境容量為約束,以永續利用為前提,做到旅游資源開發利用、資源保護、生態環境質量提高相協調。
可操作性原則——規劃是旅游度假區工作的前提,規劃應為管理服務,應成為政府管理部門依法保護、建設和管理旅游度假區的依據。因此規劃必須要從實際出發,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與實踐指導意義。
2.規劃目標
?。?)總目標
有效保護旅游度假區自然景觀資源和生態環境系統,充分發掘其深厚的文化資源,真實完整地展現旅游度假區環境適宜、類型多樣、功能豐富的風景旅游特色。申報并列入國家5A級旅游景區。
?。?)旅游發展目標
充分發揮柳葉湖的自然、文化景觀優勢,把旅游度假區建設成為省內著名,國內知名以水上運動、休閑度假、觀光游覽為龍頭,突出生態、休閑、體育、娛樂、會議等特色內容的旅游目的地。
旅游度假區游客數量目標為:近中期(2010年)93萬人,遠期(2020年)200萬人;
旅游收入目標:近中期(2010年)6000萬元,遠期(2020年)15500萬元。
?。?)生態環境目標
保護旅游度假區的自然生態系統和野生動植物資源,加強綠化造林和植被改造,使度假區內森林覆蓋率達到60%以上(不含水面)。
?。?)社會經濟目標
通過旅游業的發展,弘揚常德市悠久的歷史文化,擴大柳葉湖的知名度。
搶救和保護不斷喪失的歷史遺跡和地方特色,提高民眾保護地方文化、自然生態的意識,成為展示常德社會文明的窗口。
促進旅游業和相關行業的發展,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從而進一步提高當地群眾的經濟收入水平。
四、旅游發展定位與策略
1.旅游發展定位
旅游度假區的發展定位為:
生態基礎——實施退耕還田,恢復大湖水面,控制湖水水位,提高防洪能力,保護生物的多樣性,形成穩定、良好的生態系統,成為常德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和保障。
度假勝地——完善功能,配套設施,成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和國家級旅游度假區。
國際賽場——以水上運動為龍頭,開展國際比賽和體育休閑活動,形成品牌效應。
水上天堂——以豐富的水體景觀、良好的濕地生態和多樣化的水上活動為基礎突出旅游度假區“以水為魂”之特色。
2.旅游市場定位
旅游度假區目標市場劃分為:
一級市場——常德市地區
二級市場——長株潭城市群及常德周邊地區
三級市場——珠江三角洲及華中地區
旅游度假區專項市場重點為:
一是中年高收入階層;二是商務、會議市場;三是運動娛樂市場。
3.旅游發展策略
生態建設策略——突出旅游度假區生態保護和建設的重要性,包括水體、濕地、森林、動植物以及退田還湖、環境保護等。
城市引導策略——引入部分城市功能到柳葉湖,特別是一些文化職能,豐富度假區的功能特色,帶動和促進其發展。
突出重點策略——開發建設要把握重點,特別是在開發初期,應明確思路,選取重點地段、重點項目進行開發建設。避免盲目開發、重復建設,確保資金合理有效的使用。
區域聯動策略——以旅游度假區為龍頭,組織常德市域旅游產品。發揮資源差異互補的優勢,實現互促互惠的聯合發展。在統一的管理下,利用差異化旅游資源及產品的組合形式滿足各種游客群體的需求。
五、功能分區與布局
1.功能分區
根據旅游度假區的發展目標、景觀特色與適宜性、建設用地條件以及現狀土地利用,規劃范圍內共分4大功能區域,16個功能小區:
休閑度假區:休閑度假是柳葉湖旅游度假區的主要功能。休閑度假區的特點表現為既具有良好的自然環境,又有較多為適應游客需求而建設的人工設施,包括觀光、購物、娛樂、療養、康體、保健、運動、住宿等,同時還具備旅游服務基地的功能。休閑度假區的各項建設活動應與環境相協調,在環境承載力的范圍內適度建設,強調環境質量與生態保護,強調文化內涵和旅游參與性。主要包括:戴家崗度假中心區、老堤障水景度假區、神路沖休閑度假區、極限競速運動區4個功能小區。
觀光游覽區:以優美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為載體,以欣賞大自然美景,陶冶個人情操,豐富增長閱歷,滿足游人的好奇心為主要目的。觀光游覽區除景點建筑與必要的旅游服務設施,不適宜進行大規模的開發建設。主要包括:大陽山山地游覽區、仙人洞山水游覽區、白鶴山生態游覽區、花山文化游覽區、月亮山自然游覽區、螞蟥溶濕地游覽區6個功能小區。
民俗田園區:位于旅游度假區的外圍保護區內,是利用現有的田園風光,開展觀光農業和民俗體驗的區域。對這一區域保持傳統特色和土地利用方式,改善鄉村環境衛生條件和基礎設施條件,加強旅游規范和引導,強調旅游的參與性。主要包括:萬壽水鄉田園風情區、東江農耕漁業體驗區、羅灣丘崗田園區、響水垱生態果林區4個功能小區。
城鎮建設區:位于旅游度假區的外圍保護區內,是為旅游度假區發展經濟、安置農民,提高城鎮化水平而集中建設的城鎮發展區域。發展小城鎮,使度假區內的居民相對集中,對于保護景觀資源、發展旅游,提高農民生活質量有著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七里橋建設區、白鶴山城鎮建設區2個功能小區。
2.布局結構
柳葉湖旅游度假區整體結構布局為:一帶、兩心、十二片,并呈現出“一帶串明珠,雙心呈錦繡”的空間形態。
一帶——環湖景觀帶
兩心——戴家崗度假中心區、太陽山山地游覽中心區
十二個片區——老堤障水景度假區、神路沖休閑度假區、極限競速運動區、仙人洞山水游覽區、白鶴山生態游覽區、花山文化游覽區、月亮山自然游覽區、螞蟥溶濕地游覽區、萬壽水鄉田園風情區、東江農耕漁業體驗區、響水垱生態果林區、羅灣丘崗田園區。
六、旅游產品策劃
針對柳葉湖旅游資源特征,規劃提出以下幾種旅游產品的組合建議:
1.度假旅游——主要項目包括:柳葉湖五星級酒店、神路沖國際高爾夫俱樂部、神路沖山地度假村、老堤障水景度假村、戴家崗度假村、運動員公寓、羅灣生態文化院、體育交流中心、會議展覽中心、文化中心、萬壽水上住屋、野營地(太陽山、老堤障等處)、柳葉湖民俗街。
2.體育娛樂旅游——主要項目有:國際水上賽場、柳葉湖水上娛樂區、戴家崗體育休閑城、賽馬場、水上運動學校、短道汽車拉力賽場、極限運動賽場、柳葉湖鐵人三項賽場、環湖自行車賽場、太陽山越野定向賽場、太陽山拓展訓練基地、太陽山徒步穿越區。

3.生態旅游——主要項目有:戴家崗生態公園、太陽山森林浴場、太陽山特色植物觀賞區、白鶴山鳥類觀賞區、花山杜鵑觀賞區、仙人洞植物園、響水垱生態果園、螞蟥溶濕地水景游覽區、萬金障沼澤濕地區、洞庭水殖觀賞區、萬壽田園水鄉景觀區、東江柳葉漁村體驗區。
4.歷史文化旅游——主要項目有:恢復太陽山上的陽山廟、東王廟、白鹿寺、榮懷王墓遺址以及白鶴山的白鶴廟、排云閣,在戴家崗建設文化生態公園,內設隱園、龍膺書屋、髡殘畫院、屈子歌亭、司馬詩樓、楚風園等景點設施。
上一篇:從漁村到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的蛻變——浙江東錢湖旅游度假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