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規劃設計
“三招六式”打造山林峽谷景區
發布日期:2016-02-25
山林峽谷設計的內容眾多,如何撥開資源的層層迷霧,在錯綜復雜的環境中找到克服障礙的利器,設計出滿足市場需要,符合旅游開發商和當地民眾利益的旅游產品,是現代旅游開發的一個重點和難點問題。我們基于自身對峽谷山林的大量研究,以及大量的旅游規劃、開發案例,對峽谷山林峽谷的打造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形成了山林峽谷打造的 “三招六式”。
一、破——資源肌理剖析
山林峽谷的概念中資源性特點非常明確,山、森林、峽谷,當然擴展開去,還有水、氣候以及相關的文化等,諸多的資源疊加在一起,構成了目前的二線山林峽谷開發的重要資源性難題,因為這里往往沒有一個能統御全區的核心資源。在這種情況下,就要用新的旅游資源觀來審視這些資源,對旅游資源進行深入的解剖。
1.分層縷析理結構,內外通透看單體
從資源結構上來看,山林峽谷區域普遍的資源是山、水、森林、峽谷、民俗、歷史文化等,就其主體來講是以自然生態資源為核心,文化資源處于輔助地位并且缺乏大的發展空間和土壤。這是山林峽谷區域的普遍資源結構,是旅游開發的一個基本的立足點,必須首先理清。
從資源價值上來看,山林峽谷除了生態,還是生態,山林的價值究竟在哪里,還要從每一個細節上去考究。從旅游的角度來審視,每一項資源進入旅游者的感官系統的順序和深度是截然不同的,各種單體資源以不同的感官體驗順序和體驗感受表現其在旅游開發中的價值。
?。?)山——地之骨
山體是區域的基本構架,是其他一切資源的載體,影響他表面的一切資源的形成、分布和特質,從整體上決定了區域的整體資源品性。從旅游的角度來看山體的價值,應該說格局與空間的價值最大,給旅游提供了基本的活動空間,休閑游憩活動的設計全都要基于這個空間之上,所以看山體的價值在區域之中最大的價值可以概括為地之骨。
?。?)林——地之形
森林是單體資源中最先進入人的感官系統的,從整體上代表著整個區域的第一形象。森林是區域的盛裝,對區域旅游開發的潛力起著重要的影響作用,它的價值集中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林相結構,林相結構決定著區域的自然景觀系統的打造潛力,直接影響游客的游賞體驗;一個是森林氣候與環境的營造上,氣候環境越來越成為旅游開發的核心價值資源。所以森林的價值從直觀上表現為地之形。
?。?)水——地之靈
所謂“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就是說山水相伴的道理,但就旅游開發中的水而言,還是有很大的不同。從形態上大致上可以分為溪流、湖泊、泉、瀑布等多種形態,各種形態的具體應用價值不一,但就其在整體資源中所發揮的作用而言,集中體現一個點上——靈。一個地方有了水,就有了生命和靈氣,一切才顯得鮮活起來,從旅游體驗的角度出發,這點鮮活和靈氣也是最能讓旅游者沉醉的元素。誰在區域中的價值集中表現為地之靈。
?。?)文——地之魂
文的種類和內涵非常的深厚,既有起源于本土的鄉風民俗、也有歷史遺留下來的遺產,還有自然山水交融所形成的中國傳統文化,如隱逸文化、逍遙文化等。文化除了自身具備非常好的體驗價值外,在山林峽谷的打造中更體現出極強的整合統領作用。文化通過一條脈絡對不同類型的資源進行演繹和串聯,把不同類型的資源串聯為一個有節奏感的體驗序列,使雜亂無章的資源進化成為一曲動人的體驗樂章,這就是文化資源的核心價值——為旅游開發提供靈魂的支撐。所以文化在區域中的價值表現就概括為地之魂。
2.去粗取精細雕琢,融為一體煉主題
從單體的資源價值來看,任何一項資源只要擁有足夠的統御力,都可以以此為核心,組織架構區域的旅游發展格局,但就我們目前旅游開發的情況來看,大多數新開發區域不屬于此類情況,二是屬于各類資源混雜,而沒有任何一項資源價值特別突出,具有統御地位的。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認為應在單項資源價值的充分透析下,走好以下兩步:
?。?)去粗取精細雕琢
根據單體資源價值分析與評估,對每一項資源進行去粗取精的甄選,從區域旅游開發基本意向出發,將每一項資源的核心價值特征提取出來,將與開發意向相左的特征隱藏,在資源的價值特征上進行指向性明確的取舍,故曰去粗取精。對于部分資源缺乏的與開發意向相配合的價值特征,比如說水資源的形態、林相結構、文化結構等,就要通過相應的技術進行補充和演繹,通過放大的方式突出弱勢資源價值,這里體現的就是雕琢之功。這一步就是為主體開發提供價值型的資源支持。
?。?)融為一體煉主題
經過第一步的去粗取精和精心雕琢,與旅游開發相關的核心資源價值支撐已經形成,下一步就是核心資源價值的融合提煉過程,這里的方法仍舊是以文化為魂對山水自然進行方方面面的整合,從內在的精神與外在自然之間的碰撞與交融過程中來提煉出一個完整的體驗值核心,這個核心就是旅游開發的主題所在,是整個區域旅游開發所需要圍繞的一個核心。
通過“破”,可以將區域的資源梳理通透,并進行充分的價值篩選與融合,最終通過整合提煉出區域旅游發展的價值核心,即發展主題。
二、合——產品價值組合
資源梳理清楚,主題明確,是旅游開發的第一招,也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但是要吸引來旅游者,還要通過資源價值的組合,建立以旅游產品為依托的核心吸引價值體系,形成針對旅游者的吸引力系統。產品價值體系的設計方法應抓住兩個方面,一個是價值核心的設計,一個是體驗方式的設計。
1.巧奪文化塑靈魂
從旅游者的視角出發,旅游產品的價值核心表現為體驗價值,任何能夠決定旅游者體驗感受的元素都屬于產品價值體系的價值核心,是旅游產品設計的核心部分。這里的體驗價值已經不是旅游商品自身的價值,而是依附在商品實體上的文化體驗成分,是能夠與旅游者的心理產生交融的文化氛圍,是一種釋放旅游者心理情結和訴求的一種無形環境。所以這里的價值核心依然是一種文化,但不同于資源意義上的文化,而是通過文化主題對各類自然山水、田園融合之后覆蓋和彌漫在整個區域的一種文化情愫。正式抓住這種文化情愫,讓他在區域內發揮、放大、彌漫整個區域,讓進入區域的人就能夠體會到他的節奏,這就是靈魂。
2.師法自然成閑趣
旅游產品是旅游體驗的載體,旅游經濟從服務經濟時代進入到體驗經濟時代,旅游者的體驗心理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旅游體驗已經不僅僅滿足于完善的服務,而是一種對自然體驗的更高要求,這種體驗要求來源于符合體驗心理的自然體驗序列。
以文化為靈魂的體驗序列具有非常顯著的主觀設計痕跡,旅游者的體驗是一個被動的過程,旅游者一直會覺得自己在被一只無形的手拉著走,當然有時間是被我們的導游拉著走!被動的旅游體驗很難使旅游者獲得滿足,那么什么樣的體驗才能滿足旅游者需求呢?毫無疑問是自然,因為人的天性是自然的,只有按照自然的序列去體驗,體驗者才會獲得愉悅和滿足感。
所以旅游體驗方式大的設計必須要師法自然,以自然之理安排旅游體驗的細節。
三、聯——商業模式設計
產品價值組合的完成從硬件配備上可以說已經完備了,但是要能夠創造價值,還差最后一步,那就是將旅游者與經營者連在一起,將產品賣出去,這就是商業模式的設計。商業模式,從本質說就是旅游產品怎么買賣的問題,這就涉及到兩部分人,買方群體和賣方群體,買方就是旅游者,買房就是旅游企業。從旅游商業運營的角度出發,商業模式的設計就是在買賣雙方的價值創造上形成一個雙贏。
1.游者價值創造
旅游者是消費者和客戶,確保旅游者的價值創造是旅游運營的基礎,在旅游者價值創造山就有三個方面的任務:
?。?)確定旅游者群體,也就是我們的旅游市場定位。旅游產品已經設計好了,走大眾化的市場,還是高端的小眾市場,或者是專業化的深度體驗市場,不僅對于服務體系會提出不同的要求,同時會對盈利模式的設計產生根本性的影響,所以客戶定位是一個首要任務。
?。?)客戶價值體系的確立,也就是明確目標群體的價值訴求。中高端客戶的旅游需求更注重體驗品質和深度,大眾客群的焦點更加關注新奇與刺激。不同的客戶市場定位,會對客戶價值體系的結構甚至產生根本性的變化,進而直接影響下一個體系的建立。
前兩個任務是對服務對象及其價值訴求的界定,也就是對目標客戶需求的明確,那么要完成旅游者價值創造的過程,就要打造良好的客戶服務體系。前面說過旅游者的價值訴求核心為精神體驗滿足,盡管如此,旅游者的飲食、住宿、出行等基本物質需要仍然是第一位的,這些是客服服務體系的基礎。體系的核心仍然是針對旅游者的個性化需求構建的,不同類型的旅游者對服務的方式和水平會提出不同層次的要求,從旅游者價值創造的角度出發,滿足任何旅游者提出的合理要求是客戶服務體系設計的最終目標。
2.企業價值創造
旅游的經營者說到底是一個商業活動,作為經營者而言,在創造旅游者價值的同時必然要考慮到自身價值的創造。企業價值的創造在直觀上表現為企業的商業利潤價值,同時出于企業的綜合發展考慮,還包含了社會責任在里面,這里重點從兩個方面進行設計。
?。?)盈利模式
所謂盈利模式就是經營者通過什么樣的方式,將旅游產品送到旅游者手中,并從旅游者手中拿到金錢收益,這個盈利模式就是企業商業價值創造的核心部分。
傳統的旅游盈利模式無非就是門票、旅游商品的收益,但是在體驗經濟時代,在商業模式制勝的大環境中,靠門票、旅游商品甚至是靠直接的旅游服務去盈利已經落伍了。體驗經濟時代的盈利模式應該是區別于傳統的向旅游者收費,轉向旅游者主動消費。這就對經營者的價值理念進行很大的扭轉,哪些產業板塊作為核心盈利,那些產業板塊作為核心吸引,這個是與傳統盈利模式根本區別的地方。傳統的體驗核心與吸引核心高度融合,體驗經濟時代的盈利核心與吸引核心獨立性越來越強,找出每一個項目的這兩個核心,構建適合的盈利模式,才會對經營者價值創造產生積極地作用。
?。?)社會責任
企業價值的創造在實現自身商業價值的同時,更應關注企業的社會責任,對于旅游企業的發展最為直接的一個目標就是帶動周邊社區的發展,就是社區參與旅游發展的問題。
社區參與旅游發展最直接體現在社區資源上,環境、交通、基礎設施等都被旅游發展所直接利用,是旅游開發的直接資源。其次是社區相關利益主體的參與,最應關注的是社區的居民,因為政府與開發商直接參與項目的旅游規劃和開發過程,而社區居民參與的機會和能力都相對不足。所以在社區參與中,應積極優先的把社區居民融入到旅游發展之中,共擔發展風險、共享發展收益。社區居民參與旅游發展對有戰略眼光的經營者是一個雙贏的決策,既可以讓經營者收獲較為可觀的社會信譽,又可以在處理社區問題上減少不菲的成本。
從資源的梳理,到產品的組合,再到商業模式的設計,三招六式將山林峽谷的特征和一般打造方式進行了概括。但是,這里一定要堅持一個最基本的原則:因地制宜, 因為沒有哪兩個山是完全一樣的,任何招式都要結合項目地的具體情況進行本地化的改進和提升,這樣才能真正笑看山林峽谷!
一、破——資源肌理剖析
山林峽谷的概念中資源性特點非常明確,山、森林、峽谷,當然擴展開去,還有水、氣候以及相關的文化等,諸多的資源疊加在一起,構成了目前的二線山林峽谷開發的重要資源性難題,因為這里往往沒有一個能統御全區的核心資源。在這種情況下,就要用新的旅游資源觀來審視這些資源,對旅游資源進行深入的解剖。
1.分層縷析理結構,內外通透看單體
從資源結構上來看,山林峽谷區域普遍的資源是山、水、森林、峽谷、民俗、歷史文化等,就其主體來講是以自然生態資源為核心,文化資源處于輔助地位并且缺乏大的發展空間和土壤。這是山林峽谷區域的普遍資源結構,是旅游開發的一個基本的立足點,必須首先理清。
從資源價值上來看,山林峽谷除了生態,還是生態,山林的價值究竟在哪里,還要從每一個細節上去考究。從旅游的角度來審視,每一項資源進入旅游者的感官系統的順序和深度是截然不同的,各種單體資源以不同的感官體驗順序和體驗感受表現其在旅游開發中的價值。
?。?)山——地之骨
山體是區域的基本構架,是其他一切資源的載體,影響他表面的一切資源的形成、分布和特質,從整體上決定了區域的整體資源品性。從旅游的角度來看山體的價值,應該說格局與空間的價值最大,給旅游提供了基本的活動空間,休閑游憩活動的設計全都要基于這個空間之上,所以看山體的價值在區域之中最大的價值可以概括為地之骨。
?。?)林——地之形
森林是單體資源中最先進入人的感官系統的,從整體上代表著整個區域的第一形象。森林是區域的盛裝,對區域旅游開發的潛力起著重要的影響作用,它的價值集中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林相結構,林相結構決定著區域的自然景觀系統的打造潛力,直接影響游客的游賞體驗;一個是森林氣候與環境的營造上,氣候環境越來越成為旅游開發的核心價值資源。所以森林的價值從直觀上表現為地之形。
?。?)水——地之靈
所謂“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就是說山水相伴的道理,但就旅游開發中的水而言,還是有很大的不同。從形態上大致上可以分為溪流、湖泊、泉、瀑布等多種形態,各種形態的具體應用價值不一,但就其在整體資源中所發揮的作用而言,集中體現一個點上——靈。一個地方有了水,就有了生命和靈氣,一切才顯得鮮活起來,從旅游體驗的角度出發,這點鮮活和靈氣也是最能讓旅游者沉醉的元素。誰在區域中的價值集中表現為地之靈。
?。?)文——地之魂
文的種類和內涵非常的深厚,既有起源于本土的鄉風民俗、也有歷史遺留下來的遺產,還有自然山水交融所形成的中國傳統文化,如隱逸文化、逍遙文化等。文化除了自身具備非常好的體驗價值外,在山林峽谷的打造中更體現出極強的整合統領作用。文化通過一條脈絡對不同類型的資源進行演繹和串聯,把不同類型的資源串聯為一個有節奏感的體驗序列,使雜亂無章的資源進化成為一曲動人的體驗樂章,這就是文化資源的核心價值——為旅游開發提供靈魂的支撐。所以文化在區域中的價值表現就概括為地之魂。
2.去粗取精細雕琢,融為一體煉主題
從單體的資源價值來看,任何一項資源只要擁有足夠的統御力,都可以以此為核心,組織架構區域的旅游發展格局,但就我們目前旅游開發的情況來看,大多數新開發區域不屬于此類情況,二是屬于各類資源混雜,而沒有任何一項資源價值特別突出,具有統御地位的。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認為應在單項資源價值的充分透析下,走好以下兩步:
?。?)去粗取精細雕琢
根據單體資源價值分析與評估,對每一項資源進行去粗取精的甄選,從區域旅游開發基本意向出發,將每一項資源的核心價值特征提取出來,將與開發意向相左的特征隱藏,在資源的價值特征上進行指向性明確的取舍,故曰去粗取精。對于部分資源缺乏的與開發意向相配合的價值特征,比如說水資源的形態、林相結構、文化結構等,就要通過相應的技術進行補充和演繹,通過放大的方式突出弱勢資源價值,這里體現的就是雕琢之功。這一步就是為主體開發提供價值型的資源支持。
?。?)融為一體煉主題
經過第一步的去粗取精和精心雕琢,與旅游開發相關的核心資源價值支撐已經形成,下一步就是核心資源價值的融合提煉過程,這里的方法仍舊是以文化為魂對山水自然進行方方面面的整合,從內在的精神與外在自然之間的碰撞與交融過程中來提煉出一個完整的體驗值核心,這個核心就是旅游開發的主題所在,是整個區域旅游開發所需要圍繞的一個核心。
通過“破”,可以將區域的資源梳理通透,并進行充分的價值篩選與融合,最終通過整合提煉出區域旅游發展的價值核心,即發展主題。
二、合——產品價值組合
資源梳理清楚,主題明確,是旅游開發的第一招,也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但是要吸引來旅游者,還要通過資源價值的組合,建立以旅游產品為依托的核心吸引價值體系,形成針對旅游者的吸引力系統。產品價值體系的設計方法應抓住兩個方面,一個是價值核心的設計,一個是體驗方式的設計。
1.巧奪文化塑靈魂
從旅游者的視角出發,旅游產品的價值核心表現為體驗價值,任何能夠決定旅游者體驗感受的元素都屬于產品價值體系的價值核心,是旅游產品設計的核心部分。這里的體驗價值已經不是旅游商品自身的價值,而是依附在商品實體上的文化體驗成分,是能夠與旅游者的心理產生交融的文化氛圍,是一種釋放旅游者心理情結和訴求的一種無形環境。所以這里的價值核心依然是一種文化,但不同于資源意義上的文化,而是通過文化主題對各類自然山水、田園融合之后覆蓋和彌漫在整個區域的一種文化情愫。正式抓住這種文化情愫,讓他在區域內發揮、放大、彌漫整個區域,讓進入區域的人就能夠體會到他的節奏,這就是靈魂。
2.師法自然成閑趣
旅游產品是旅游體驗的載體,旅游經濟從服務經濟時代進入到體驗經濟時代,旅游者的體驗心理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旅游體驗已經不僅僅滿足于完善的服務,而是一種對自然體驗的更高要求,這種體驗要求來源于符合體驗心理的自然體驗序列。
以文化為靈魂的體驗序列具有非常顯著的主觀設計痕跡,旅游者的體驗是一個被動的過程,旅游者一直會覺得自己在被一只無形的手拉著走,當然有時間是被我們的導游拉著走!被動的旅游體驗很難使旅游者獲得滿足,那么什么樣的體驗才能滿足旅游者需求呢?毫無疑問是自然,因為人的天性是自然的,只有按照自然的序列去體驗,體驗者才會獲得愉悅和滿足感。
所以旅游體驗方式大的設計必須要師法自然,以自然之理安排旅游體驗的細節。
三、聯——商業模式設計
產品價值組合的完成從硬件配備上可以說已經完備了,但是要能夠創造價值,還差最后一步,那就是將旅游者與經營者連在一起,將產品賣出去,這就是商業模式的設計。商業模式,從本質說就是旅游產品怎么買賣的問題,這就涉及到兩部分人,買方群體和賣方群體,買方就是旅游者,買房就是旅游企業。從旅游商業運營的角度出發,商業模式的設計就是在買賣雙方的價值創造上形成一個雙贏。
1.游者價值創造
旅游者是消費者和客戶,確保旅游者的價值創造是旅游運營的基礎,在旅游者價值創造山就有三個方面的任務:
?。?)確定旅游者群體,也就是我們的旅游市場定位。旅游產品已經設計好了,走大眾化的市場,還是高端的小眾市場,或者是專業化的深度體驗市場,不僅對于服務體系會提出不同的要求,同時會對盈利模式的設計產生根本性的影響,所以客戶定位是一個首要任務。
?。?)客戶價值體系的確立,也就是明確目標群體的價值訴求。中高端客戶的旅游需求更注重體驗品質和深度,大眾客群的焦點更加關注新奇與刺激。不同的客戶市場定位,會對客戶價值體系的結構甚至產生根本性的變化,進而直接影響下一個體系的建立。
前兩個任務是對服務對象及其價值訴求的界定,也就是對目標客戶需求的明確,那么要完成旅游者價值創造的過程,就要打造良好的客戶服務體系。前面說過旅游者的價值訴求核心為精神體驗滿足,盡管如此,旅游者的飲食、住宿、出行等基本物質需要仍然是第一位的,這些是客服服務體系的基礎。體系的核心仍然是針對旅游者的個性化需求構建的,不同類型的旅游者對服務的方式和水平會提出不同層次的要求,從旅游者價值創造的角度出發,滿足任何旅游者提出的合理要求是客戶服務體系設計的最終目標。
2.企業價值創造
旅游的經營者說到底是一個商業活動,作為經營者而言,在創造旅游者價值的同時必然要考慮到自身價值的創造。企業價值的創造在直觀上表現為企業的商業利潤價值,同時出于企業的綜合發展考慮,還包含了社會責任在里面,這里重點從兩個方面進行設計。
?。?)盈利模式
所謂盈利模式就是經營者通過什么樣的方式,將旅游產品送到旅游者手中,并從旅游者手中拿到金錢收益,這個盈利模式就是企業商業價值創造的核心部分。
傳統的旅游盈利模式無非就是門票、旅游商品的收益,但是在體驗經濟時代,在商業模式制勝的大環境中,靠門票、旅游商品甚至是靠直接的旅游服務去盈利已經落伍了。體驗經濟時代的盈利模式應該是區別于傳統的向旅游者收費,轉向旅游者主動消費。這就對經營者的價值理念進行很大的扭轉,哪些產業板塊作為核心盈利,那些產業板塊作為核心吸引,這個是與傳統盈利模式根本區別的地方。傳統的體驗核心與吸引核心高度融合,體驗經濟時代的盈利核心與吸引核心獨立性越來越強,找出每一個項目的這兩個核心,構建適合的盈利模式,才會對經營者價值創造產生積極地作用。
?。?)社會責任
企業價值的創造在實現自身商業價值的同時,更應關注企業的社會責任,對于旅游企業的發展最為直接的一個目標就是帶動周邊社區的發展,就是社區參與旅游發展的問題。
社區參與旅游發展最直接體現在社區資源上,環境、交通、基礎設施等都被旅游發展所直接利用,是旅游開發的直接資源。其次是社區相關利益主體的參與,最應關注的是社區的居民,因為政府與開發商直接參與項目的旅游規劃和開發過程,而社區居民參與的機會和能力都相對不足。所以在社區參與中,應積極優先的把社區居民融入到旅游發展之中,共擔發展風險、共享發展收益。社區居民參與旅游發展對有戰略眼光的經營者是一個雙贏的決策,既可以讓經營者收獲較為可觀的社會信譽,又可以在處理社區問題上減少不菲的成本。
從資源的梳理,到產品的組合,再到商業模式的設計,三招六式將山林峽谷的特征和一般打造方式進行了概括。但是,這里一定要堅持一個最基本的原則:因地制宜, 因為沒有哪兩個山是完全一樣的,任何招式都要結合項目地的具體情況進行本地化的改進和提升,這樣才能真正笑看山林峽谷!
下一篇:休閑度假村設計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