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市場動態
五大理念引領全域旅游發展
發布日期:2016-10-13
一、創新理念引領全域旅游發展
大家都知道,旅游業有著較強的特殊性、廣泛的關聯性、宏大的系統性,需要通過跨界思維來進行創新。旅游業的發展能夠帶動很多相關產業的發展,同樣,旅游業的創新也能夠帶動很多相關產業的創新。要通過產品創新、品牌創新、技術創新,引領全域旅游發展。
1.需要產品創新
產品是消費者是否認可企業的關鍵所在,宣傳推廣再好,沒有產品支撐,也都是空談。旅游產品是一個多環節形成的鏈條,從游客產生需求到進行尋找、預定、到達、游玩、住宿、購物等一系列過程中都處處體現著旅游產品與消費者的關系。在進行旅游產品創新時,也必須擺脫單點突破的思維,單點的成功只能是示范引領作用,但難以形成綜合效應,要最終形成整體效益的提升,就必須在整體上進行創新。
2.需要品牌創新
旅游品牌創新也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以山東旅游品牌來說,去年的青島大蝦事件實際上給了山東一次教訓,也給了山東一次旅游品牌創新的契機。業內人士紛紛質疑當初“好客山東”的品牌定位是不是太脆弱?因此,山東未來可以圍繞著“好客山東”再進行品牌內涵的延伸,不斷豐富和強化“好客山東”的內涵。比如,從“好客山東”到“客好山東”和“山東好客”,這個過程中,意味著山東要主動出擊,不能再把“好客山東”當做旅游局的事情,而應該調動全社會的資源來維護山東旅游品牌。
3.需要技術創新
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潮流,旅游行業與互聯網的融合將越來越深入,這個過程中有很多技術創新的契機。以智慧營銷為例,通過對大數據的采集、整理、預處理、可視化等技術手段,能夠精準發現消費者的新需求,能夠找到市場洼地和新業態契機。這些技術上的創新也將為全域旅游發展提供技術支持。
二、協調理念引領全域旅游發展
1.協調經濟不平衡
旅游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是以旅游資源分布的不平衡和旅游基礎設施投資的不平衡為前提的,我國地域廣闊,不同的地區有著不同的發展稟賦和發展階段,其旅游開發力度和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力度都各不相同。
發展全域旅游能夠有效緩解投資不平衡,讓旅游投資和區域經濟充分聯動起來,形成較為系統的旅游投融資體系,讓旅游充分利用區域經濟發展的外溢效應來實現飛躍發展。同時,國家層面也需要在旅游規劃、政策、人才、金融等方面對欠發達地區的全域旅游發展給予支持。
發展全域旅游能夠有效緩解供需不平衡,我國旅游業的有效供給不足,與長期以來的資源依賴路徑密切相關。隨著全域旅游的發展,旅游產品供給也將更加多元化、個性化,消費者的全部需求都將在一個目的地得到滿足。
2.協調權力不平衡
旅游業的發展涉及到多部門協作,但是旅游部門往往是各個部門中最弱勢的,雖然有最強烈的發展愿望,可是卻沒有必要的話語權。發展全域旅游有利于促進部門協調。有利于通過旅游+對行政組織進行完善,從而提升旅游部門的話語權和統籌權。
3.協調文化不平衡
旅游的靈魂是文化,任何旅游形式背后都有著文化內涵,旅游的過程正是對異質文化的認識和體驗過程。
發展全域旅游,可以將游客從景區引流到全域,讓游客與居民有更多互動的機會,讓游客與當地風土人情有更多感應的機會。通過這種互動和感應,文化的協調作用就實現了。
三、綠色理念引領全域旅游發展
全域旅游強調全產業,綠色理念在全域旅游發展中的貫徹不僅僅體現在旅游業本身的綠色發展,也體現在與旅游業相關的一二三產業的全產業綠色發展。
旅游業的綠色發展要強調保護與開發的和諧,只談保護的綠色發展不可持續,只談開發的綠色發展也不真誠。目前來看,很多人傾向于旅游開發優先,雖然嘴上說保護與開發要兼顧,但在行動上難以抵擋利益的誘惑,包括很多旅游規劃師也是幫助甲方做一些借旅游規劃將開發合理化的事情,而沒有真正用心地去踐行保護的責任。
旅游產業的鏈條很長,全域旅游的綠色發展不能僅僅是旅游業的綠色發展,那樣也無法實現綠色的良性循環。要想可持續,就需要在全產業鏈條上貫徹綠色發展的理念。
通過全域旅游來實現農業與旅游、農業與工業、農業與文化的結合,開發出文化觀光游、工業觀光游、農業觀光游等綠色路線,打造出休閑娛樂、中醫藥養生、溫泉療養、戶外健身等多種綠色業態。
四、開放理念引領全域旅游發展
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為一帶一路沿線地區提供了全域旅游發展的機遇,這些地區可以借著一帶一路對資本的吸附力,借助一帶一路對區域行政壁壘的突破,借助一帶一路對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成功實現旅游業的全域化發展。
過去,中國傳統城鎮化形成了城鄉二元格局,限制了農民進城,農村土地政策的僵化,也限制了市民返鄉。全域旅游要打破城鄉界限,讓城鄉人口實現自由流動,這樣才能形成基于全域旅游的生產要素的流通,從而提升全要素生產效率。這對于供給側改革來說,也是一個重要手段。
五、共享理念引領全域旅游發展
首先是旅游發展權利共享。我國有很多地區有著較好的旅游資源,但是由于缺乏旅游投資,缺乏旅游人才,而無法在旅游業發展的大好形勢中趁勢而上。那么,如何保障這些地區的旅游發展權利,如何保障這些地區的居民的旅游發展權利?全域旅游是一條重要途徑。
全域旅游能夠讓政策效應最大化,過去的很多政策紅利都是單點突破,難以形成合力,也難以對地區發展形成強大推動力?;谌蚵糜涡纬傻恼唧w系將能夠構建起系統的推動力,助力落后地區的旅游業發展。
其次是旅游發展成果共享。探索發展社會福利旅游。關注老年、青少年、殘疾人等特殊人群旅游福利,做好針對性的旅游開發、旅游無障礙設施建設,給予價格優惠。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發放旅游消費券或給予各種形式的旅游補貼。
三是促進社區旅游參與和當地居民旅游就業。推進產權制度改革,通過多種方式解決旅游用地及資源流轉問題,提高當地居民從旅游發展中的受益程度,提升當地居民參與旅游發展的能力,提高人民群眾對于現代旅游發展的滿意程度。
大家都知道,旅游業有著較強的特殊性、廣泛的關聯性、宏大的系統性,需要通過跨界思維來進行創新。旅游業的發展能夠帶動很多相關產業的發展,同樣,旅游業的創新也能夠帶動很多相關產業的創新。要通過產品創新、品牌創新、技術創新,引領全域旅游發展。
1.需要產品創新
產品是消費者是否認可企業的關鍵所在,宣傳推廣再好,沒有產品支撐,也都是空談。旅游產品是一個多環節形成的鏈條,從游客產生需求到進行尋找、預定、到達、游玩、住宿、購物等一系列過程中都處處體現著旅游產品與消費者的關系。在進行旅游產品創新時,也必須擺脫單點突破的思維,單點的成功只能是示范引領作用,但難以形成綜合效應,要最終形成整體效益的提升,就必須在整體上進行創新。
2.需要品牌創新
旅游品牌創新也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以山東旅游品牌來說,去年的青島大蝦事件實際上給了山東一次教訓,也給了山東一次旅游品牌創新的契機。業內人士紛紛質疑當初“好客山東”的品牌定位是不是太脆弱?因此,山東未來可以圍繞著“好客山東”再進行品牌內涵的延伸,不斷豐富和強化“好客山東”的內涵。比如,從“好客山東”到“客好山東”和“山東好客”,這個過程中,意味著山東要主動出擊,不能再把“好客山東”當做旅游局的事情,而應該調動全社會的資源來維護山東旅游品牌。
3.需要技術創新
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潮流,旅游行業與互聯網的融合將越來越深入,這個過程中有很多技術創新的契機。以智慧營銷為例,通過對大數據的采集、整理、預處理、可視化等技術手段,能夠精準發現消費者的新需求,能夠找到市場洼地和新業態契機。這些技術上的創新也將為全域旅游發展提供技術支持。
二、協調理念引領全域旅游發展
1.協調經濟不平衡
旅游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是以旅游資源分布的不平衡和旅游基礎設施投資的不平衡為前提的,我國地域廣闊,不同的地區有著不同的發展稟賦和發展階段,其旅游開發力度和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力度都各不相同。
發展全域旅游能夠有效緩解投資不平衡,讓旅游投資和區域經濟充分聯動起來,形成較為系統的旅游投融資體系,讓旅游充分利用區域經濟發展的外溢效應來實現飛躍發展。同時,國家層面也需要在旅游規劃、政策、人才、金融等方面對欠發達地區的全域旅游發展給予支持。
發展全域旅游能夠有效緩解供需不平衡,我國旅游業的有效供給不足,與長期以來的資源依賴路徑密切相關。隨著全域旅游的發展,旅游產品供給也將更加多元化、個性化,消費者的全部需求都將在一個目的地得到滿足。
2.協調權力不平衡
旅游業的發展涉及到多部門協作,但是旅游部門往往是各個部門中最弱勢的,雖然有最強烈的發展愿望,可是卻沒有必要的話語權。發展全域旅游有利于促進部門協調。有利于通過旅游+對行政組織進行完善,從而提升旅游部門的話語權和統籌權。
3.協調文化不平衡
旅游的靈魂是文化,任何旅游形式背后都有著文化內涵,旅游的過程正是對異質文化的認識和體驗過程。
發展全域旅游,可以將游客從景區引流到全域,讓游客與居民有更多互動的機會,讓游客與當地風土人情有更多感應的機會。通過這種互動和感應,文化的協調作用就實現了。
三、綠色理念引領全域旅游發展
全域旅游強調全產業,綠色理念在全域旅游發展中的貫徹不僅僅體現在旅游業本身的綠色發展,也體現在與旅游業相關的一二三產業的全產業綠色發展。
旅游業的綠色發展要強調保護與開發的和諧,只談保護的綠色發展不可持續,只談開發的綠色發展也不真誠。目前來看,很多人傾向于旅游開發優先,雖然嘴上說保護與開發要兼顧,但在行動上難以抵擋利益的誘惑,包括很多旅游規劃師也是幫助甲方做一些借旅游規劃將開發合理化的事情,而沒有真正用心地去踐行保護的責任。
旅游產業的鏈條很長,全域旅游的綠色發展不能僅僅是旅游業的綠色發展,那樣也無法實現綠色的良性循環。要想可持續,就需要在全產業鏈條上貫徹綠色發展的理念。
通過全域旅游來實現農業與旅游、農業與工業、農業與文化的結合,開發出文化觀光游、工業觀光游、農業觀光游等綠色路線,打造出休閑娛樂、中醫藥養生、溫泉療養、戶外健身等多種綠色業態。
四、開放理念引領全域旅游發展
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為一帶一路沿線地區提供了全域旅游發展的機遇,這些地區可以借著一帶一路對資本的吸附力,借助一帶一路對區域行政壁壘的突破,借助一帶一路對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成功實現旅游業的全域化發展。
過去,中國傳統城鎮化形成了城鄉二元格局,限制了農民進城,農村土地政策的僵化,也限制了市民返鄉。全域旅游要打破城鄉界限,讓城鄉人口實現自由流動,這樣才能形成基于全域旅游的生產要素的流通,從而提升全要素生產效率。這對于供給側改革來說,也是一個重要手段。
五、共享理念引領全域旅游發展
首先是旅游發展權利共享。我國有很多地區有著較好的旅游資源,但是由于缺乏旅游投資,缺乏旅游人才,而無法在旅游業發展的大好形勢中趁勢而上。那么,如何保障這些地區的旅游發展權利,如何保障這些地區的居民的旅游發展權利?全域旅游是一條重要途徑。
全域旅游能夠讓政策效應最大化,過去的很多政策紅利都是單點突破,難以形成合力,也難以對地區發展形成強大推動力?;谌蚵糜涡纬傻恼唧w系將能夠構建起系統的推動力,助力落后地區的旅游業發展。
其次是旅游發展成果共享。探索發展社會福利旅游。關注老年、青少年、殘疾人等特殊人群旅游福利,做好針對性的旅游開發、旅游無障礙設施建設,給予價格優惠。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發放旅游消費券或給予各種形式的旅游補貼。
三是促進社區旅游參與和當地居民旅游就業。推進產權制度改革,通過多種方式解決旅游用地及資源流轉問題,提高當地居民從旅游發展中的受益程度,提升當地居民參與旅游發展的能力,提高人民群眾對于現代旅游發展的滿意程度。
上一篇:如何推進“全域旅游”?